首页 理论教育 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以更加明确的方式圈定“公众”和“参与”的范围对于PPGIS项目的评价也很有帮助。及时的、可持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规划为尽可能多的民众所接受的重要条件。②不同学者对“公众”和“参与”的理解有差异,所以两个维度交叉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比如Tulloch的模型置于该框架下,就只有6种情形。图1-4公众和参与矩阵原型[40]

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对于PPGIS的目标,了解“参与”和“公众”各自的范围是有帮助的,对于项目规划,了解他们之间的交叉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前期和后期决策。在前期,不同的PPGIS技术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参与的人是谁,参与的目标是什么。例如:是以所有民众为对象,还是仅仅以投票的人,抑或是可能受到政策或规划影响的人,或者仅仅是决策者?参与的目标是民众权利、和解、公众教育还是预防争端?[5]

以更加明确的方式圈定“公众”和“参与”的范围对于PPGIS项目的评价也很有帮助。对于“公众”和“参与”特定类型的交叉组合,每个交叉点都有一个期望的目标和结果。例如,一个项目目标可能是通过展示地图上复杂的信息来教育公众,希望更多的民众参与公众辩论。反过来,一个目标可能是以GIS为导向,开发特定的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的社会网络[5]

Thomas(1995)构建了一个分别以公众分类和决策类型为行和列的矩阵[36]。在这个矩阵中,不同的决策类型与不同的公众团体相联系,使人们既可以看到不同公众的决策类型,也可以看到不同决策类型对应的公众分类。在这种方式下,根据决策类型和公众的要求,管理者或项目规划者可以把策略和PPGIS的参与途径概念化[5]

Konisky和Bierle(2000)创建了一个相似的框架,比较公众参与中的几项创新,他们的模型与参与者预想的结果和决策者有联系,用一类公众和期望结果对应到参与过程的特定类型[115]。Jackson(2001)创建了一个矩阵模型的实例,为管理者和规划者制定有关公众参与的决策提供指导[106]。在这个模型中,参与的对象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和其他公众的分类组合。从项目对象开始讨论是这个模型的优点,因为公众参与是普遍的,而PPGIS则是特定的,应该符合某个目标,这些参与决策的用户应该明确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接着该模型为诸如“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时候避免接触”的问题提供了指导路线,为那些可能不熟悉公共参与规划和决策过程的实践者提供指导。如果想从项目目标开始,那么可以用Jackson的模型,然后确定最合适的、能实现那些目标的相关公众。相应地,一旦整个项目的目标确定了,就很容易识别哪种公众参与途径是最合适的[5]

美国内务部的《保护规划标准与导则》指出,公众参与是一个形成和明确(保护)规划的价值和特性的过程。及时的、可持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规划为尽可能多的民众所接受的重要条件。规划过程的成功有赖于这个过程怎样分析和整合不同社会群体的观点[116]

非官方的、总部设在美国丹佛的国际公共参与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IAP2)虽然没有给出公共参与的明确定义,但它指出公众参与应该具有以下核心特征[5]

①公众对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具有发言权;

②公众参与将会影响决策;

③公众参与过程促进各方交流并满足所有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需求;

④公众参与过程挖掘并促进所有被决策影响的各方的参与;(www.xing528.com)

⑤公众参与过程让参与者自行决定自己如何参与;

⑥公众参与过程向参与者提供足够信息,使得参与者能够进行实质性的参与;

⑦公众参与过程让参与各方交流他们的意见并了解自己的意见将如何影响决策[5]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公众参与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民众通过各种形式自主发动受公共决策影响的各方参与到有关的决策过程中,并对决策施加影响乃至改变决策方向的过程。在这种形式的公共决策中,政府和民众所扮演的角色与以往是不同的。然而一定的社会民主或者法律规定(如民众对公共决策具有发言权)却是公众参与存在的前提[5]

Tulloch(2003)提出了“公众是谁”和“参与什么”两个维度。其中公众分个人和组织两类,参与内容包括制图、分析和决策。两个维度交叉组合共有6种类型:个人参与制图、个人参与分析、个人参与决策、组织参与制图、组织参与分析、组织参与决策。当然,在一个PPGIS项目中,很可能涉及多种类型,也可能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用类型[57]

同样是公众和参与两个维度,Schlossberg和Shuford(2005)提出了更加具体和实用化的矩阵模型[40]。公众维度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决策者、实现者、受影响的个人、感兴趣的观察者、随机的公众;参与维度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告知、教育、咨询、确定议题、共同规划、达成一致、合作关系、公民控制。两个维度交叉会出现40种可能的情形,每一种情形可以填入具体措施或执行办法,比如图1-4中的“1”处空格可以填入“决策者成立培训班,对公众进行GIS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于该模型,我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①公众参与维度复杂程度一般与人员数量、选择的难度有关,比如“随机的公众”,如果由组织者来筛选,一要保证一定的数量,二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组织难度比前面几种公众类型更难。②不同学者对“公众”和“参与”的理解有差异,所以两个维度交叉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比如Tulloch(2003)的模型置于该框架下,就只有6种情形。参与维度采用Wiedemann和Femers(1993)方案,公众维度不变,则会有30种情形;公众维度采用Aggens(1983)的设计,参与维度不变,则产生48种情形。③除了参与程度,也可以从参与技术角度划分为多个层次。④即使同一个PPGIS项目,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做出类似的矩阵,也可以置于一个矩阵模型中,用数字序号表明执行的顺序。

图1-4 公众和参与矩阵原型[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