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PGIS特征: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PPGIS特征: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PPGIS中,技术并非核心问题。因此PPGIS的研究范围横跨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是PPGIS的重要特征。

PPGIS特征: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1.地域性

这里的地域性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位置或地理范围,这很容易理解。PPGIS项目的地理范围,可能是一座城市、一个街道、一个社区、一个建设项目涉及的区域、一个村庄、一个部落、一个生态保护区、一片森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输入数据的位置信息,可能是精确的带有地理坐标的,也可能是模糊的、有缓冲区的。地域性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与位置相关的本地化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或local knowledge),可能通过故事、歌曲、民俗、谚语、农业实践、口头交流等不同方式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28]。这类知识反映了当地特殊的政治法律文化以及社会背景,影响到项目组织与实现方式,需要在实践中格外关注[25]。例如,美国50个州除了共同遵守联邦宪法外,都有各自的法律体系,同样是一个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项目,在不同的州其实现过程往往会有所差异。又如,生活在非洲的原始部落,澳大利亚、美洲的原住民,他们有其独特的语言、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在涉及土地权属的项目中,其组织、参与、实现的方式与大城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诸如此类,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进行调查研究的。

Sillitoe(1998)注意到本土化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大众知识(popular knowledge)、民间知识(folk knowledge)的差别[28]。McCall(2003)强调本地化的技术知识不应仅仅被当做“原始的,未被同化的知识”[44]。依笔者看,它们之间有交叉和重叠,前两种表达意思相近,某种程度上可以通用,都有“地域性”知识的含义;相比较而言,大众知识(popular knowledge)和民间知识(folk knowledge)的范畴更宽泛些。在PPGIS中,我们要对那些“地域性”的“大众”知识或“民间”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

2.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PPGIS是社会行为和有关技术在某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的融合,它不同于传统GIS的地方就是公众的参与。在PPGIS中,技术并非核心问题。GIS技术仅仅是为人所用的一个工具,公众参与是PPGIS的重心,人则是核心。因此,一个好的PPGIS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众,从系统设计到最终决策乃至系统维护,都不仅仅是决策者和专家的事情,都需要公众的参与[5]

3.多学科交叉

PPGIS是跨学科的集成技术,研究领域很广。理论方面,包括PPGIS的定义、PPGIS的定位(一门科学还是一种GIS的一个分支技术)、什么是公众、参与的内涵和本质、公众参与的形式、如何界定PPGIS与GIS的关系、PPGIS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PPGIS的理论框架等。同时,公众的参与行为已经不仅受到参与的技术工具和方法的影响,还受到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的发展、民主化进程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制约和限制,这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行为研究的前沿问题;在技术方面,WebGIS技术、协同式空间决策以及地理信息服务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PPGIS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平台;在实践和应用上,PPGIS的实现方法、操作模式、应用领域和范围(公共政策、社会事务、城市规划、社区决策等)等都是PPGIS要解决的问题。因此PPGIS的研究范围横跨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是PPGIS的重要特征。它所涉及的行业和学科,主要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规划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等。研究这些学科对PPGIS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5]

4.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PPGIS提供了一个所有的决策事件相关人互相参与、沟通、学习及讨论的平台,所以信息传递是PPGIS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142]。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包括:①何种信息应该被传递;②信息如何被传递,即用何种表达方式来传递。前者包括系统数据库所准备的资料以及参与者所表达的传统知识,这些信息必须实时传递给其他参与者,作为讨论与沟通的素材与依据;后者涉及信息的表达形式,例如文字、照片、视频、图形、虚拟景观、地图等。所以地图并不是PPGIS唯一的信息传递媒介,其他形式的信息必须能够整合于系统中,这样才能达到充分的了解与沟通[41,51]

5.交互性(www.xing528.com)

PPGIS不是单纯的由上而下的政令通告,也不是单方面的由下而上的意见表达,它是一个多方讨论、协商、妥协的过程,所以参与者彼此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在PPGIS中,不能只将GIS作为输入(收集资料提供后续分析)或输出(绘制地图方便后续讨论)工具,而要将GIS作为“过程”的工具,所以一个好的PPGIS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互动性,才能提供沟通、讨论、辩证、妥协的平台[5]

6.基于Web

传统GIS依靠GUI使用户和系统进行交互,PPGIS则支持一系列从面对面接触到基于网络功能的交互方法并且更依靠网络,它通过网络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分享和交互处理。使参与者在网上(包括无线网络)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以及通过网络浏览器和其他网络功能来实现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等GIS功能,并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意见。因此,互联网成为PPGIS的一个重要平台[5]

7.使用弹性

PPGIS的参与者经常是无法提前预期的,所以系统所响应、表达的信息以及参与者所表达的信息也通常是不可预期的。从系统观点言之,输入及输出都是事先无法完全掌握的[142],因此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弹性以适应各种情境。而GIS系统要达到此要求,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完整的资料库,数据库必须涵盖所有可能使用到的资料;其次,必须具备多元且弹性的信息表达功能[5]

8.实时数据记录及回馈

参与者表达的信息形式是非常多元的,PPGIS欲达到完整的互动性,系统还必须具备实时数据记录及回馈功能。Kyem(1998)甚至认为系统除了能够记录事实外,还必须能够记录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判断,而参与者所表达的信息也是进行后续讨论的重要参考内容[143],所以Geertman(2002)认为PPGIS必须能够充分转换参与者的意见,将这些信息存入数据库,不能够造成参与者表达的阻碍[142]

9.以过程为导向

PPGIS除了必要的系统功能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其过程(process),而过程的重点就在于参与(participation),参与者从GIS平台获取信息,并且回馈信息,作为后续讨论的意见;Kyem(2000)认为透过GlS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为沟通媒介,可以避免面对面的争执,并且保障所有民众的参与机会,是真正的民主决策过程,而参与者彼此之间也因此而更加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PPGIS是一个理想的方法来整合各方的不同意见,是一种民主化的决策方式[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