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准民谈教育: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陈准民谈教育: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20世纪50、60年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成了一个热忱的理想主义者。不过,“革命的需要”使他最终来到了东北长白山地区插队落户。在长白山一干就是6年,期间历尽千辛万苦。那个年代的东北,每年都要闹“春荒”。他一口气竟吃了5块,强烈的刺激使肠胃“造反”了,吐了个天翻地覆。6年的插队生活使陈准民认识到社会大课堂的重要。陈准民听后莞尔一笑:“彩电可以以后再买,但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美国的机会以后就不一定有了。”

陈准民谈教育: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陈准民教授,祖籍浙江宁波,1951年11月1日生于上海。受20世纪50、60年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成了一个热忱的理想主义者。初中毕业时填报的六个志愿,全部都是去内蒙古插队,支援祖国边疆建设。不愿意享受大城市的优裕生活,偏要到穷地方受苦受累,他被很多人认为是“傻子”。不过,“革命的需要”使他最终来到了东北长白山地区插队落户。

在长白山一干就是6年,期间历尽千辛万苦。“不了解农民,就不了解中国。不仅在那个时代,现在也是一样。”陈准民教授反复强调。在社会底层与人民大众同甘共苦,关键时刻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下乡插队给了他上了人生最深刻的一课。

那个年代的东北,每年都要闹“春荒”。也就是在那时,陈准民完全理解了“饥寒交迫”四字真正的含义。但在最困难的时候却体现出了人民群众的朴素情谊。有的老乡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口粮拿出来让知青们吃。由于常年沾不上荤腥儿,有一次买到几块臭豆腐,大家都当成了美味佳肴。他一口气竟吃了5块,强烈的刺激使肠胃“造反”了,吐了个天翻地覆。6年的艰苦磨炼,养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关心老百姓疾苦,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习惯也为他后来担任领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他受当地群众的推荐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77年毕业来到陕西咸阳彩色显像管厂任翻译。1981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硕士学位。(www.xing528.com)

6年的插队生活使陈准民认识到社会大课堂的重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他买了一张长途汽车月票自费走遍美国50个州中的48个,还去了加拿大、墨西哥。由于留学生的生活费很少,他白天游览,晚上就睡在长途车上,第二天就到了下一站。这样不仅省下了旅馆钱,还省下了赶路的时间。到了纽约华盛顿这样一天参观不完的城市,他就往返好几次。回到学校,导师得知后竖起大拇指:“美国人要去你游览的那么多地方,起码要花1万美元,而你只花了1 000美元。真是不可思议。”但是,有的中国留学生却有另外一种算法:“1 000美元可以购买三台大彩电,值得吗?”陈准民听后莞尔一笑:“彩电可以以后再买,但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美国的机会以后就不一定有了。”

从东北插队再到美国留学,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历,对他人生观世界观的最后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