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越国纳入汉朝后的岭南变化

南越国纳入汉朝后的岭南变化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朝在灭亡南越国政权后的300年时间里,对岭南的政策基本上是任其自然发展,更多的记载表明朝廷是把岭南作为一个流放官员的地点。岭南成为汉朝的疆域以后,并没有出现较具规模的移民,官方没有组织移民,民间也没有大量的自发移民,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存在移民的来源。岭南路途遥远,中央朝廷在此处的行政控制力较弱,因而岭南在汉朝时也成为远遁天涯避难逃生的地方。征服了化外之地的岭南,并不可能投入重要的力量开发。

南越国纳入汉朝后的岭南变化

汉朝在灭亡南越国政权后的300年时间里,对岭南的政策基本上是任其自然发展,更多的记载表明朝廷是把岭南作为一个流放官员的地点。汉朝时进入岭南的中原移民主要是被发配和避难、经商的人,总数有限,但有些在史书中有记载。

岭南成为汉朝的疆域以后,并没有出现较具规模的移民,官方没有组织移民,民间也没有大量的自发移民,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存在移民的来源。岭南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周围地区是现今的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省份,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人口稀少、尚未开发的地区,不可能有移民输出。当时人口稠密区只在中原,而中原人口稠密区南迁的人口迁至长江流域就已定居,安居乐业,无需再越过大片未开发区到达岭南。

交通的不便也限制了人口的迁入。虽然秦朝时就已开辟了几条越过南岭的道路,并通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但路途遥远,状况艰险,实际利用率很低。所以交趾七郡对朝廷的贡献品和物资转运,都是从海路通过东冶(今福建福州)转达,“风波险恶,沉溺相系”,很不安全。直到东汉建初八年(83年)零陵和桂阳二郡的“峤道”(在今湖南与广东、广西间翻越南岭的山路)开通,成为主要的交通线,情况才有所改观。不过岭南与长江下游地区的联系还是以海路为主,到东汉末、三国时还是如此。

西汉和东汉都将岭南当作流放犯罪官员及其家属的地方,西汉以合浦郡为主,东汉则增加了今越南中部的日南(治今越南广治省甘露河与广治合流处)、九真(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东山县)二郡。如:

永平四年(公元61年),太仆梁松被杀,弟梁竦、梁恭徙九真。后归本郡,建初八年(83年)被杀,家属复徙九真。

永元四年(92年),穰侯邓叠、步兵校尉邓磊、射声校尉郭举、长乐少举郭璜被杀,家属徙合浦。在此之前,郅寿曾因得罪窦宪获罪,得大臣疏救后“论徙合浦,未行,自杀”[1]

延光四年(125年),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被杀,家属徙比景(今越南广平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同年,车骑将军阎显兄弟被杀,家属徙日南。

光和二年(179年),中常侍王甫被杀,妻子徙比景。灵帝时,辽西太守有罪当徙日南,途中遇赦。

这些都是记入史书的事件,皇室外戚或大臣获罪被杀后,流放其家属到遥远的岭南,也有官员被贬整家迁移岭南的,遇到赦免万水千山再返回中原的数目有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永远留在了岭南。

偶尔也有规模很大的流放,东汉初永平年间的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宗室“谋反”大案曾造成“徙者万数”的后果。流放到“暑湿、障毒互生。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的岭南。后来皇帝同意如果本人愿意,可以迁回中原,但到第二年四月,才“诏还坐楚、淮阳徙者四百余家,令归本郡”。[2]

岭南“处东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3]。商人牟利,地方官吏也借此牟利,九真太守就因为走私犀角象牙、贩卖人口获得暴利而被朝廷诛杀。《汉书·功臣侯表》载,湘成侯益昌“五凤四年,坐为九真太守盗使人出买犀、奴婢,赃百万以上,不道,诛”。(www.xing528.com)

岭南路途遥远,中央朝廷在此处的行政控制力较弱,因而岭南在汉朝时也成为远遁天涯避难逃生的地方。

例如东汉名臣六朝元老胡广的六世祖胡刚,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县)人,在王莽篡权期间于公元9年“亡命交趾,隐于屠肆之间”,公元23年王莽被推翻后才返回中原。

三国时割据交州(今越南中部北部、广西)的豪强交州太守士燮,归附孙权后,被封为龙编侯,督岭南七郡。史书记载:“苍梧广信人也。其先本鲁国汶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人,至王莽之乱,避地交州。六世至燮父赐,桓帝时为日南太守。”[4]士燮是东汉三国时期难得一见的越人英才,他的家族在南越已经生活了200年,鼎盛时期,士家控制了岭南过半疆土,士燮兄弟四人,他是交州太守,二弟是合浦太守,三弟是九真太守,四弟是南海太守。《三国志》说士燮出行时:“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5]“尉他”是指赵佗,在这用来衬托士燮的影响之大。

任何一个古代王朝受限于人口、经济实力,即使拥有再大的疆域,发展的重心也是有限的。汉王朝是农业社会的王朝,其常态的发展重心自然在其成熟的农业区。征服了化外之地的岭南,并不可能投入重要的力量开发。虽然由于航运贸易的需要,广州两千年来一直都是跨国贸易的中转点,但这只是一个点而已。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征服岭南后,事实上岭南1000多年来都处于被中央王朝忽视的状态,直到明朝时西方现代文明侵入东南亚,打通国际航道,开发美洲,岭南人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向外拓展,才提升了这一区域的文明程度。

【注释】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皇帝纪》,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4](晋)陈寿:《三国志·士燮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5](晋)陈寿:《三国志·士燮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