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法为治: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以法为治: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汇集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以阐述他的法治思想。李悝主政魏国时,献给魏文侯的是一部《法经》,向魏文侯的基本建言是:“以法为治!”自后常以此言作成语表达以法为本。李悝的《法经》把重心放在解决社会问题上,他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六为“逾制”,即指超越法规制度规定的不法行为。

《以法为治: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管理是取“礼治”还是“法治”,是颇具争议的,但总的趋势是人们觉得单靠礼治不行。郑国子产的铸刑鼎,晋国智宣子的铸刑书,都对原有的治理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时,李悝(前455—前395年)的法治思想开始形成。他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在政治上主张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他汇集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以阐述他的法治思想。

李悝主政魏国时,献给魏文侯的是一部《法经》,向魏文侯的基本建言是:“以法为治!”自后常以此言作成语表达以法为本。李悝的《法经》把重心放在解决社会问题上,他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晋书·刑法志》)李悝所说的“盗贼”是广义而言的,它直指六种违法行为:一为“轻狡”,即轻狂而狡诈的犯罪行为,主要指偷盗之类。二为“越城”,即指偷越城墙的犯罪行为(当时城门按时开关)。三为“博戏”,即指聚众赌博的行为。四为“借假”,即指经济领域的欺诈行为。五为“不廉”,即指官僚的贪污受贿行为。六为“逾制”,即指超越法规制度规定的不法行为。这六点,实际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的多个领域。(www.xing528.com)

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法典,是中华法系的鼻祖,对后世影响巨大。后来,商鞅由魏入秦,帮助秦孝公变法,身边带的就是这部《法经》。

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揭开了战国时代变法的第一幕。他把变革的矛头对准世袭世禄制,代之以能激发人的积极性的新的治理体制。他明确宣布,要让诚实劳动者有吃有穿,要让立功者得到相应的奖励,简而言之,称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