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车裂以殉商鞅改变者付出的昂贵代价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车裂以殉商鞅改变者付出的昂贵代价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裂,又称五马分尸,是战国时期极端严酷的刑罚,商鞅是被秦孝公死后的保守旧势力报复处死的,所处的就是这样一种酷刑。人们以“车裂以殉”纪念商鞅,再好不过地说明变法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甚至于付出生命的昂贵代价。商鞅当然不服,起兵应战,但势单力孤,终于被杀于渑池,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车裂以殉商鞅改变者付出的昂贵代价

车裂,又称五马分尸,是战国时期极端严酷的刑罚,商鞅是被秦孝公死后的保守旧势力报复处死的,所处的就是这样一种酷刑。人们以“车裂以殉”纪念商鞅,再好不过地说明变法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甚至于付出生命的昂贵代价。

变法的相关法令一颁发,那些旧贵就大造“初令(即新令、新法)之不便”,这些人在国都就有上千人。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接着就出现了“太子犯法”的事件。商鞅毫不手软,“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这样一来贵族旧势力退避了,“秦人皆趋令”。后来商鞅又将那些“乱化之民”迁到边城去。事情还没有完,商鞅颁发了“开阡陌封疆”、“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这样一些十分具体的与民生相关的条款,旧贵族又坐不住了,“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毫不客气的处以劓刑,把他的鼻子给割掉了。从此公子虔“杜门不出八年”,他是在韬光养晦

商鞅带兵大败魏军以后,秦孝公封之於和商二地的十五邑,为秦相,号“商君”。但是,守旧势力并没有死心,“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他们是在等待时机。变法到了第二十四个年头的时候,秦孝公去世了,秦惠文王继位。旧贵族马上反扑,加之以“谋反”的罪名。商鞅当然不服,起兵应战,但势单力孤,终于被杀于渑池,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www.xing528.com)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在中国历史上,商鞅是不朽的。他的不屈不挠的改革精神,他的与旧贵族势力拼死奋斗的无畏精神,以及二十多年间的种种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都将永垂史册。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

公元前337年,秦孝公去世,在保守势力的驱动下,商鞅被车裂。这对商鞅个人来说当然是个大悲剧。但秦国的变法大业并没有失败,秦惠文王是“不用其人而用其法。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言,改革潮流势不可挡。整整三十年后,赵国的赵武灵王重又举起变革大旗,名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