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通史:德治的起始与实践

中国通史:德治的起始与实践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德化民”,亦称“德治”,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它的起始点当在汉文帝时代,文帝明确提出:“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以德化人”一直为后世所称用,在此方面汉文帝确实做了多方面的工作:第一,关心民生。司马迁所言甚是,当年汉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就是欣赏贾谊“以德化民”的方略,他一直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的安定极具意义。

中国通史:德治的起始与实践

“以德化民”,亦称“德治”,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它的起始点当在汉文帝时代,文帝明确提出:“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史记·孝文本纪》)这是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也是他在位的最后一年说的话。

“以德化人”一直为后世所称用,在此方面汉文帝确实做了多方面的工作:第一,关心民生。有一年,天下大旱,再加上蝗灾,“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最重要的是,“发仓庾,以振贫民”。第二,作为天下第一人的天子的自身垂范,“为天下先”。有这样一则著名的文史掌故: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那一年,宫中管理部门想为孝文帝住处造一露台,文帝让工匠作一个造价预计,结果出来了,大约要一百金。汉文帝想了想,说:“不要造了吧,一百金等于中等人家十家的家产,太破费了。”文帝自己在家中常常是穿粗布的绨衣,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令她“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十分的简朴。第三,妥善处置民族关系,南越王尉佗自立为帝,文帝并没有马上出兵征讨,而是召其来京,喻以利害,“以德报之”,结果尉佗“去帝称臣”。与匈奴实施和亲国策,就是偶有摩擦,也能妥善处置。司马迁说:“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之盛也!”

司马迁所言甚是,当年汉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就是欣赏贾谊“以德化民”的方略,他一直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的安定极具意义。文帝其性又节俭,故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无须留于长安奉朝请,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又诏罢天下田租,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宽俭待民的政策,汉王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www.xing528.com)

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直到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汉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文帝晚年和继位的景帝初年,地方诸侯势力抬头。实力强大的吴王刘濞根本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长期以年老体弱为由不进京朝见天子,实则结集力量准备反叛。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御史大夫晁错上书指出,现今诸侯势力太强,有碍于中央集权,向景帝提出削藩建议,目的在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