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治理的内涵解读: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道德治理的内涵解读: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治理的内涵阐释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工具性解释。道德治理的内容包括社会制度道德建设和国民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有学者认为,道德治理是指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权力发挥道德作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社会的活动。此类观点从价值层面对道德治理进行了初步界定。只是道德治理相对于道德对社会关系调整力度而言,是一种弱化的强制性治理方式。

道德治理的内涵解读: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社会生活中,人的德行是社会生活整体有机化的前提。一个有着普遍德行的社会,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反之,没有德行的社会,就是一个恶的社会。对于恶的社会,无论有着什么样的惩罚机制,都不能从根本上禁绝恶行的发生。因而,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激励人的德行,都是成功的社会治理的标志。

道德治理的内涵阐释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工具性解释。即用“道德”进行治理,把道德作为社会控制、建立社会秩序的工具。道德治理的内容包括社会制度道德建设和国民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有学者认为,道德治理是指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权力发挥道德作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社会的活动。其二,义理性解释。道德治理就是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纠正偏颇,在重视道德的规范形式的同时,强调道德的内在精神,把道德原则作为社会治理的价值依据。有学者认为道德治理的关键在于“治心”,最终而求“放心”。此类观点从价值层面对道德治理进行了初步界定。其三,工具与义理并重性解释。依据道德治理的主体不同,道德调控理论包括三种倾向:一是“国家中心论”,强调国家和政府在道德调控中的作用,带有强制性,调控效果显著。这种理解把道德调控视为重要的社会治理途径,以涂尔干的“国家中心论”为代表;二是强调“社会中心论”,认为道德调控是运用各种社会力量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以迪恩的多元主体论为代表;三是注重个体道德培育与内化,如主张通过道德调控转变社会成员的认知,使他们对规则形成共识并接受。

道德治理是一种具有独特运行机制的国家治理方式,其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道德治理既需要从社会的现实道德水平出发,又必须树立起更高的道德理想,从而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导向,并将人们的行为不断引入一个更加和谐的秩序化水平。道德治理目标的层级性和道德治理手段的多样性,决定着道德治理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实现上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道德治理的初级阶段应以外在道德规范的治理为主,主要从外在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身处伦理关系中的个体进行调控;中级阶段应注重从外在道德规范的治理走向内在道德自觉的治理转化,从而保证道德治理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高级阶段应侧重培植内部调节机制,真正使治理主体具有自觉意识和内在约束,使道德治理从社会主体的内在道德自觉走向外在道德行为,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与日臻完善。(www.xing528.com)

概言之,道德治理就是指社会多元主体运用其道德的影响力量对诸多领域当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柔性治理的过程。它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价值取向,即向下对“恶”的治理与向上对“善”的引领。但是,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手段与方式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柔性的治理方式,通过约束、激励、评价、引领等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功能。只是道德治理相对于道德对社会关系调整力度而言,是一种弱化的强制性治理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