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城市治理的内涵解读

健康城市治理的内涵解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理解真正意义上“治理”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和价值指向是构建健康城市建设治理保障机制的前提。建立这样的认识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构建健康城市建设治理保障机制的深度思考。健康城市建设作为以健康为中心,多方主体、多元融合的系统工程,其本身就应该具有更高的治理水平要求。(二)健康城市治理的内涵城市建设从“管理”发展到“治理”,是城市法治化的过程,是城市管理多方参与的过程。

健康城市治理的内涵解读

(一)治理的内涵

治理(governance)在《英汉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统治,管理,控制,支配;统治方式,管理方法;统治权;管理权;被统治地位。[1]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一般包含四大特征:一是治理既可涉及公共机构,亦可涉及个人机构;二是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而非控制;三是治理是非正式的制度,是持续的互动;四是治理是一种过程,而非规则,也非活动。[2]博得斯顿教授对于治理的解读是:大型实体内的各单位之间进行权力与职能划分、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与控制方式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3]可见,治理的核心要义是协调和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方式方法及制度安排,即组织的内部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协调,组织的内部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的资源、权力(决策权、组织权、评价权等),促使组织成长和成员成长的相关方式方法及制度的构建。整个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之间的协调配置是否合理,是否促使组织目标提升和组织成员全面发展就是判断治理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

由此,理解真正意义上“治理”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和价值指向是构建健康城市建设治理保障机制的前提。“治理”的“理”并不等同于管理的“理”,更不能把治理与管理等同起来。建立这样的认识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构建健康城市建设治理保障机制的深度思考。治理理论作为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理论和模式,完全可以运用到健康城市建设中去。健康城市建设作为以健康为中心,多方主体、多元融合的系统工程,其本身就应该具有更高的治理水平要求。

(二)健康城市治理的内涵(www.xing528.com)

城市建设从“管理”发展到“治理”,是城市法治化的过程,是城市管理多方参与的过程。健康城市治理以居民多元化、多层次健康需求为引擎,从大健康视野出发,通过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决定因素的健康传播,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人人参与,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将“健康优先”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通过实施“培育健康人群”“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等一系列行动计划,促进健康的理念和技术不断辐射与扩散,使健康的所有决定因素扩散到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促使居民的健康观念更新换代、政府的城市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强化“城市病”治理,促进人群、环境、文化、经济、社会服务、政策制度、产业等城市活动要素的健康发展,进而引领“健康城市”建设。

健康城市治理必然需要依靠技术、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形成政府、市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健康城市治理的格局,采取主体之间利益协调的方式对城市事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

健康城市治理的特征,综合现有研究基础,大体可分为四方面:一是健康城市治理必须以多组织合作为要,即在城市治理中,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4]二是健康城市治理须努力实现法治化,即城市治理的制度体系在法制的基准下,做到定量定型、精细综合,城市治理的执行力和运行力高效规范。三是健康城市建设的治理须努力实现科学化,即城市治理需着力于城市的实际的科学调研、统计,运用客观数据驱动科学决策,将大数据技术、新科技方法等应用于城市建设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四是健康城市建设的治理须努力实现民主化,即在城市治理中,既有赖于社会组织和民众能充分参与城市的决策性治理、事务性治理,更要确保他们能参与,并且能包容少数人的参与。城市治理要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都必须重视公众参与。[5]当然,这些少数人至少要基于正当的、抑或是代表着健康城市建设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