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治理保障机制现状

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治理保障机制现状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构建健康城市的工作理念在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融入。[46]这些战略都提出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的要求,将卫生健康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打造绿色城市的战略举措,为健康城市建设治理保障机制构建提供了指引。从国家到城市,在长期实施卫生城市、卫生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政府动员的疾病防治保障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

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治理保障机制现状

(一)先后提出卫生强省、健康中国等地区或国家层面的目标或战略,作为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国家层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这是首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理念。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将卫生与健康置于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地方和城市层面

2003年,浙江省提出“八八战略”,并以此为指引提出“卫生强省”战略,制定《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是全国第一个把健康卫生作为关键战略的省份[43]2016年12月17日,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浙委发〔2016〕36号),提出了23项健康浙江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其中健康水平5项,健康行为2项,健康环境9项,健康服务3项,健康保障3项,健康产业1项。[44]

2004年,中共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六大联动”,以浙江省提出的“八八战略”为指导,首次提出创建健康城市的构想。同年,宁波开始落实浙江省“卫生强省”战略和《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并随后部署开展了“构建宁波健康城市的战略研究课题”研究。近年来,构建健康城市的工作理念在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融入。[45]《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共享发展,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导向,努力提供广覆盖、多层次、有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46]这些战略都提出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的要求,将卫生健康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打造绿色城市的战略举措,为健康城市建设治理保障机制构建提供了指引。

(二)卫生城市建设的管理机制所积累的经验提供基础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并将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政府主导在卫生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国务院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领导。卫生部门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始终将人民健康作为他们决策的首要指标,从取胜细菌战,到消灭四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到防治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等。从国家到城市,在长期实施卫生城市、卫生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政府动员的疾病防治保障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47]

宁波城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以卫生城市创建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机制。2004年宁波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并两次通过复评,2010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卫生强市。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着力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注重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2015年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2015)》,对我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进行了排名,其中在医疗卫生满意度方面,宁波位列第二名,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双下沉、双提升”、建立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城市前列。[48](www.xing528.com)

(三)与健康城市内涵相关的专项城市建设行动在不同区域开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不同区域开展了园林城市、文明城市、花园城市、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特色小镇等与健康城市内涵相关的城市建设专项行动,虽然由不同的城市政府部门推行,但对健康城市建设起到了历史性的推进作用。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将具有区域特色的健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列入经济发展政策序列。宁波地区的富庶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依托宁波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健康产业,加快旅游、文化科技地产、食品等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宁波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积累了不少先发的体制机制优势。比如,早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之初,就将健康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引进了双成药业等17家医疗企业项目,总投资82.8亿元,年产值超150亿元。[49]

(四)不少城市尝试推行健康城市计划中对治理保障机制构建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长春等城市都开展了健康城市计划。比如北京,建立了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机构即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探索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创新机制。[50]苏州开展了健康社区建设,探索引导市民参与健康促进行动的普及宣传;上海探索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目前上海的土地利用率产出是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120倍。[51]在公共健康服务方面,宁波直击行业痛点,创新建立以数据服务为突破口的公共健康服务机制。早在2014年,宁波就开始建立数据服务平台。截至2014年年底,宁波市已收录1200万份健康档案信息和9.3亿多条健康档案数据,市公共健康服务平台服务量已超过日均8000人次,累计服务人次超过500万;2015年,全国首家云医院——“宁波云医院”正式启动运营,并开放了线下实体医院。[52]

(五)近年来健康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得到重视

政府层面,逐渐重视健康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加强健康文化等特色服务产业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服务需求。[53]比如浙江的部分城市近年来健康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还开始推行健康旅游业。江苏、上海、浙江从2011年开始共同开展健康教育骨干培训,浙江省从1998年开始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健身运动推广工作,以及在食品安全地方法规中建立监督员制度及风险监测计划。企业层面,重视员工职业病防治,实施企业员工医疗保障,进行企业健康教育。[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