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揭示了刘备的爱子刘禅软弱无能的一面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揭示了刘备的爱子刘禅软弱无能的一面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扶不起的刘阿斗,这里的“刘阿斗”是对刘备的爱子刘禅的特称,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可实际上,就是在诸葛亮主政的几年间,也时时是受到刘阿斗的干扰的。又因马谡的失误,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刘阿斗准予诸葛亮“自贬三等”,实际上是对诸葛亮的严厉处置。这个糊涂的刘阿斗竟然下诏把孔明马上召回。历史活脱脱地画出了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的丑陋形象。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揭示了刘备的爱子刘禅软弱无能的一面

扶不起的刘阿斗,这里的“刘阿斗”是对刘备的爱子刘禅的特称,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语出《三国志·蜀书·刘封传》:“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蜀汉政权共存43年,可单是这个刘阿斗就当了40年的皇帝。此人无才干,无主见,好吃喝玩乐,整个蜀汉政权都败亡在他手中。

为何立刘阿斗为太子,人们会“相为寒心”?那就是因为刘阿斗是个既无才干,又喜怒无常、善恶不分的人。刘备死的那年,他已经17岁,可说既无征战本领,又无执政经验。刘备临终前,对刘禅兄弟们说:“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实际上把一切都托付给诸葛亮了。可实际上,就是在诸葛亮主政的几年间,也时时是受到刘阿斗的干扰的。先是阿斗听信谗臣的意见,怕诸葛亮“拥兵自重”,一再不让诸葛亮北伐。又因马谡的失误,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刘阿斗准予诸葛亮“自贬三等”,实际上是对诸葛亮的严厉处置。第二次北伐前,刘阿斗把是否北伐纳入廷议,结果大部分人认为“未可轻动”。后在一次出祁山的战斗中,一个运粮官在成都散布流言,说孔明自恃功大,早晚必篡国。刘阿斗信以为真,问:“似此如之奈何?”有宦官说:“可立召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这个糊涂的刘阿斗竟然下诏把孔明马上召回。孔明回京后,昏庸的刘阿斗又说无事了,使得诸葛孔明哭笑不得。(www.xing528.com)

孔明死后,阿斗更是胡作非为。他重用宦官黄皓,又是扩军,又是封吏。当时全蜀户口二十八万户,男女人口九十四万,可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平均九个人负担一个“战士”,七家民户养活一个“吏”。老百姓活都活不下去了,对此惨景,刘阿斗眼开眼闭,置之不管,照样带着宫女到外边游山玩水,过逍遥日子。历史活脱脱地画出了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的丑陋形象。

蜀汉亡后,司马氏“将后主举家东迁至洛阳”。生活条件是好的,但被牢牢地管起来了。可阿斗“喜笑自若”,真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