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明节:民俗、节庆与传承

清明节:民俗、节庆与传承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明节气期间的民俗活动特别多,主要有扫墓、寒食、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介子推被烧死后,晋文公下令,将他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从寒食到清明,祭祀介子推。其中说法之一,就是纪念春秋晋国贤人介子推。晋文公将柳树赐名为“清明柳”。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清明节定在4月5日。2007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

清明节:民俗、节庆与传承

清明节气期间的民俗活动特别多,主要有扫墓、寒食、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

清明扫墓的缘起,传说是由于介子推在绵山被烧死而兴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了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的事迹:“晋侯赏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介子推割股充饥的故事,家喻户晓。《韩诗外传》中说:“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曹。里凫须以从,因盗其资而逃。重耳无粮,馁不能行。介之推割其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也。”介子推被烧死后,晋文公下令,将他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从寒食到清明,祭祀介子推。战国文学家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从春秋、战国以后,扫墓、寒食节世代相传。明代刘侗撰写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

踏青,就是春游。《论语·先进》中记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这就是孔子和弟子们的春游活动。踏青,后来演变成了广泛而普及的士女游春活动。唐代极为盛行。唐人李淖的《秦中岁时记》中说:“唐上巳日,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xì)饮,践踏青草,曰踏青。”上巳日,即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朝以后,改在三月三日。诗人杜甫《丽人行》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写道:“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这里是刘备托孤和驾崩的地方。可以知道,刘禹锡描绘的是三峡一带的踏青场景。

荡秋千,这是一种古老的娱乐游戏。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最适合做这种游戏。唐代学者欧阳询撰写的《艺文类聚》卷四中说:“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这里记载说,北方少数民族山戎,非常喜欢这种游戏。唐、宋两朝,盛行荡秋千。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词作《蝶恋花·春景》中写得好:“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说,墙里少女荡着秋千,墙外行人经过,听到墙里佳人的笑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蹴(cù)罢秋千》中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yōnɡ)整纤纤手。”这位少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白嫩的双手。可以知道,荡秋千,是当时男女十分感兴趣的游乐活动。(www.xing528.com)

蹴鞠(jū),类似于今天的踢足球,这是一种跟军事训练有关的活动,古代归于“兵家”的“技巧类”。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有《蹴鞠》二十五篇。师古曰:“鞠以韦为之,实以物,蹴蹋之,以为戏也。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这就是中国最早的足球专著。《后汉书·梁冀传》中说:“梁冀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之戏。”其中就有拉弓和踢球两种。在《水浒传》中记载:高俅初为苏轼小吏,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xiǎn),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jí)。赵佶,就是宋徽宗。高俅,因为踢球,而当上了太尉。这一帮君臣,最后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清明节还有插柳的习俗。其中说法之一,就是纪念春秋晋国贤人介子推。介子推守节明志,被烧死在大柳树下。晋文公将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戴柳、插柳就成为民间习俗。唐代诗人韩翃(hónɡ)的《寒食日即事》诗中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了都城长安遍栽柳树,满城飞絮飘舞的情景。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清明节定在4月5日。2007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