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及其发展脉络
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认为: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以促进人自身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辩证统一为原则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管理中要确立人的中心地位。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人的主观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得到最好的发展。二是管理中把人当作“人”来看待,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不断为人自我实现的最终需要而努力。
人本管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出现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经历了“人治”到“法治”最后到“人本”的发展过程,每一种理念的背后都隐藏着人们对人性的假设,“人治”管理理念基于“工具人”假设,“法治”管理理念基于“经济人”假设,“人本”管理理念基于“复杂人假设”以及“决策人”假设。可以说,管理理论的发展就是人性认识的演变史,人始终是管理理念发展的一条主线。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场所,更应该在管理中突出人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其得到最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www.xing528.com)
职业院校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分支,它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特点,协调职业院校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使职业院校管理系统的效能不断提高。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管理倡导科学化的管理,而科学管理主要以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为主,在管理中以事为本,在管理理念上缺乏对人的关注。这种仅以规范化制度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不仅制约着职业院校先进管理理念的形成,还制约着管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只有在职业院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不断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转换为通过管理塑造一种环境,使被管理者将为学校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相统一,这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
(三)人本管理理念应树立的意识
管理者在职业院校管理中践行人本管理理念需要树立以下三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二是激励意识。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詹姆斯教授经过专门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是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80%~90%,其间的幅度相差60%。所以,如果激励得当,一个人可以顶多个人用。这说明了激励的重要性。由于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工作性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更需要采用激励这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根据心理学家佛隆的期望理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又激发一个人的动机,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乘积。这一理论说明人人都有获取成就的期望心理。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师,他们作为一种“双师型”的存在,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成就期望值比其他行业的员工要高。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建立起灵活的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服务意识。我国学校管理长期套用管理的集权模式,将管理视为“控制”,即通过“控制”员工的行为以便完全按照管理层的意志完成工作。这是工具价值观指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某些学校服务意识薄弱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职责与角色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被管理者角度讲,其主要职责已从先前被动地接受任务转变为主动获取资源与信息,并在不断的知识积累和个性化的创造中实现组织目的和自身价值。这样就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和科学决策,并为被管理者(员工)不断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信息和资源等服务,而不是给他们施加太多的控制和管束。因此,服务观念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顾客意识”已全面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并逐渐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推行。对职业院校而言,其顾客分为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内部顾客主要是学校教师,外部顾客主要是学生和家长。强调“顾客意识”,就迫使学校的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关注的焦点对准其顾客——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需要,使学校的管理、决策、改革等都要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来展开,并以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学校管理成败的标准之一。所以,“顾客意识”管理是职业院校管理人本化理念的又一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