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绍兴市产业园区转型再生的实证案例

绍兴市产业园区转型再生的实证案例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传统工业的坚守之路和现实问题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绍兴市,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时期“世界工厂”的典型代表。2013年起,绍兴市全面启动针对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和“低小散”块状行业的“断腕式”整治。3)转型时期的规模响应图1-5绍兴市GDP和工业增加值年增速变化情况经济规模的降速调整。图1-8绍兴市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1-9绍兴市人口—产业的耦合系数变化图1-102015年绍兴市柯桥区现状工业用地布局

绍兴市产业园区转型再生的实证案例

1)传统工业的坚守之路和现实问题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绍兴市,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时期“世界工厂”的典型代表。绍兴市自古就以“酒缸、酱缸、染缸”闻名,改革开放以来,由“染缸”传承演进而来的纺织(含印染)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并锻造出“轻纺之都”“世界布市”等国际性的特色产业品牌,例如仅绍兴市的柯桥区其印染产能就曾占全国的1/3。在周边城市不断引进、培育电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大环境下,绍兴市依然保持着纺织业独大的产业格局,2010年时纺织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将近40%。虽然纺织业的经济贡献巨大,但却存在着低端锁定的问题,燃煤能耗和工业废水排放等指标高居不下,带来了沉重的环境负担;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导致在全球化竞争中丧失定价权,利润不断摊薄,平均每米纺布、印染的利润甚至降至1元以下。总之,绍兴市传统制造业利润极低而环境成本极高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低层次发展的路径依赖亟待打破。

2)主动转型的政府干预

(1)倒逼:考核+整治。面对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2011年起,绍兴围绕“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测评体系,对全市企业的产能、产值、税收等绩效指标进行统一考核,测评结果分四档,实行差别化的“扶优罚劣”措施。例如A类企业可以享受税费减免,而D类企业若用水量超过核定量的30%,则需加倍支付水费,并面临被关停并转的压力。2013年起,绍兴市全面启动针对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大行业”和“低小散”块状行业的“断腕式”整治。以印染行业为例,截至2015年年底被强制要求停产整顿的企业数量超过30%,产能下降将近30%。

(2)引导:技改+育新。为了降低倒逼措施带来的产业冲击,绍兴市政府积极推进“机器换人”等现代化技术改造,以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诸暨袜业、新昌轴承、袍江印染等先后被列入浙江省“机器换人”试点,通过财政支持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技术竞争力。2015年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8.0%,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14.5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20.3万元/人。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科创大走廊”建设,以创新基金撬动科技城、国科小镇、工业设计小镇等创新载体的活力,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古城文化旅游区等一批新兴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3)转型时期的规模响应

图1-5 绍兴市GDP和工业增加值年增速变化情况

(1)经济规模的降速调整。在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地方政府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绍兴的GDP年均增速有明显的下降,但总体仍然保持增长。工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工业增加值降速调整的趋势明显(图1-5)。在经受转型发展阵痛的同时,绍兴市工业产品的结构却不断优化。2013年至2016年间全市纺织面料高档、中档、低档比例从20∶40∶40调整为35∶45∶20,产品工艺和附加值不断提升。

表1-2 绍兴市典型制造业企业的访谈(www.xing528.com)

图1-6 绍兴市总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变化

(2)人口规模的增长停滞。随着整治提升行动的大力推进,大量“低小散”企业被关停,其余尚具竞争力的企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主动裁员(表1-2)。2011年前后,全市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从快速增长到显著收缩(图1-6),工业内部的就业结构也出现重大调整(表1-3)。就业规模的变化影响着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规模,全市流动人口在2011年前后减少了将近20万人(图1-7);常住人口规模增速陡降,2010年前后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从6万人以上降至1万人以下(图1-8)。通过计算绍兴人口与产业的耦合系数,可以看到2011年前后系数的波动区间出现巨大落差(图1-9)[1]。

表1-3 绍兴市规模以上制造业的职工年均数量变化

图1-7 绍兴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3)用地规模的惯性增长。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绍兴市同步推进了滨海产业园区、商务中心区、创新走廊等功能板块的建设。以柯桥区为例,该区提出高标准打造绿色印染基地的目标,并将之作为配合企业整治提升行动的空间治理手段。通过与企业签订集聚协议的方式,在鼓励企业技术改进的同时,逐步引导企业向滨海工业园区集聚。滨海工业园区实际上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型政策区:落户的企业需要满足排污规模、单位排污量税收等门槛要求,能够每年获得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奖励资金,而没有能力在滨海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则将逐年被整治淘汰。通过强势干预,柯桥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传统企业在滨海工业区内的重组升级。但是,企业的大规模搬迁却也在城区附近遗留下大量闲置的存量工业用地(图1-10),土地的总体绩效因此而大打折扣。柯桥区在建设用地扩张的同时,对应着自动化工厂的普及,低端用工需求不断下降、人口加速收缩,加之大面积低效的存量用地,导致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大。

图1-8 绍兴市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图1-9 绍兴市人口—产业的耦合系数变化

图1-10 2015年绍兴市柯桥区现状工业用地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