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国朝舞台二百年,仅十二武进士

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国朝舞台二百年,仅十二武进士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朝二百余年来,仅得十二人,又皆官秩不甚显,勋绩无可传。[3]鹰扬:威武的样子,或武事的代称。章武三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7]紧接姓名后面的年号是传主第进士的年号,如柳拱辰为宋真宗天圣八年庚午进士,柳应辰为宝元元年戊寅进士。[8]释褐:指进士及第授官。

清同治元年《武陵县志》校注:国朝舞台二百年,仅十二武进士

国朝

康熙(1662—1722)

鲍 旻 庚戌(1670)。

石 钧 壬戌(1682)。探花,陕西游击

裴 鳟 甲戌(1694)。黄冈副将。有《传》。

张祖祐 戊戌(1718)。临洮守备。

周秉义 甲辰(1724)。安吉营守备。

孟云霄 甲辰。兴国参将。

雍正(1723—1735)

张 嵩 丁未(1727)。永宁守备。

刘大昆 癸丑(1733)。《通志》作“大剩”。

乾隆(1736—1795)

裴 锳 乙丑(1745)。江宁都司。

陈树德 壬戌(1742)。都司。

道光(1821—1850)

陈定魁 乙未(1835)。卫守备。(www.xing528.com)

陈作桢 丙申(1836)。守备。

论曰:吾邑武进士,前明无考。国朝二百余年来,仅得十二人,又皆官秩不甚显,勋绩无可传。非尽不才也,当天下承平之际,虽有才亦末由自见耳。吾盖仰裨冕[10]搢笏[11]虎贲[12]说剑之风,而神往焉!

【注释】

[1]俶:开始。

[2]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或仕进于朝的贤人。

[3]鹰扬:威武的样子,或武事的代称。出自《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

[4]七校五营: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有:“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汉代武官校尉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名目。由于胡骑不常设,故称七校。后把将领统称之为七校。五营,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

[5]阃寄:委以军事重任。谓寄以阃外之事,故云。唐张说《赠凉州都督上柱国郭君碑》:“镇西陲,信国之藩屏;坐北落,亦王之爪牙。故入奉期门,而出分阃寄。”宋陆游《贺张都督启》:“运筹决帷幄之胜,遂定庙谟;假钺督中外之军,仍专阃寄。”

[6]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章武三年(223),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7]紧接姓名后面的年号是传主第进士的年号,如柳拱辰为宋真宗天圣八年庚午进士,柳应辰为宝元元年戊寅进士。下同。

[8]释褐:指进士及第授官。

[9]庚辰:原文为“庚戍”,天启年间没有庚戍年,改。

[10]裨冕: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

[11]搢笏: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引申指朝见。

[12]虎贲:“贲”同“奔”,意思是虹虎舞跑,像虎一样勇猛有力。虎贲为九锡中的一种赏赐,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