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与乐:天地万物秩序的体现

礼与乐:天地万物秩序的体现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礼与乐相辅相成,两者的关系如同天与地。《礼记·乐记》讲:“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因此,礼乐结合就是天地万物秩序的体现。乐的大节是德,这是中国与世界诸古文明音乐思想的不同。乐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的社会与文化价值。《礼记·乐记》讲“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正是由于礼与乐二者作用不同,所以,在政治伦理上就有不同的影响。

礼与乐:天地万物秩序的体现

我们常常称古代儒家文化为“礼乐”文化。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礼与乐相辅相成,两者的关系如同天与地。《礼记·乐记》讲:“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因此,礼乐结合就是天地万物秩序的体现。中国古代对“乐”的认识,有特定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不同于现代的音乐。乐的大节是德,这是中国与世界诸古文明音乐思想的不同。

音乐表现为声音,但并非所有的声音都能称得上音乐。在古代礼乐文化中,声、音、乐处在不同的三个层次:声就是可被听见的声音;音有节奏、音调,也称乐音;乐则是德音。《礼记·乐记》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是说德性是人性内涵的根本,音乐是德性外观的光华。乐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是否懂得乐音,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所以《礼记·乐记》讲:“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乐音种类很多,有雅俗之分。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德性的培养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乐曲的高下又涉及乡风、民俗的善否。凡是勤劳天下、吊民罚罪的君王,都有专门的乐章,表彰其功,展现其善,以嘉其德。奏于庙堂之上,播于四方,化育万民。

中国古代强调乐内礼外。乐与礼是内外相辅相成的关系。“乐合同”,重内在德性的培养;“礼别异”,侧重社会身份的区分。乐以治内,重在引导人的性情心志;礼以治外,旨在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使之处处中节,恰到好处。《礼记·乐记》讲“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在古代,音乐强调群体、集体欣赏的共鸣效果。孟子曾发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在人数多少带来不同的快乐效果对比中,孟子提出了“与民同乐”的观念。音乐具有调节、调和人性情的社会功能,能让人相亲,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实现儒家的“王道”理想。(www.xing528.com)

正是由于礼与乐二者作用不同,所以,在政治伦理上就有不同的影响。《礼记·乐记》讲:“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古人认为,乐在内部打动人的心灵,礼从外部规约人的举止。乐强调的是“和”,礼强调的是“顺”。只有“内和”才能“外顺”。老百姓受到影响和感发,才能激发善心,同时又能做到安顺。

乐是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有很强烈的感染力,闻声而心从,润物细无声,可以教化改善民心,纯化社会风气,从而长治久安。儒家强调礼乐文化,使人的情感有节制,让百姓在健康的音乐中接受德的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