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蛇形玉玦揭示史前虹蛇信仰!四重证据法研究

龙蛇形玉玦揭示史前虹蛇信仰!四重证据法研究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海经》中有9处写到神祇或巨人“珥蛇”,即以蛇为耳饰。玉玦和玉璜都与史前的龙蛇信仰或模拟彩虹有关。在大洋洲的神话中还有彩虹蛇的母题,一条巨大的蛇,其身体伸展开来,如同一座划过整个天空的彩虹桥。如果能对所有出土玉玦、玉璜的史前墓葬作出定量的统计数据分析,其结论一定更为坚实可信。

龙蛇形玉玦揭示史前虹蛇信仰!四重证据法研究

山海经》中有9处写到神祇或巨人“珥蛇”,即以蛇为耳饰。自从《山海图》在晋朝以后失传,后来的人们再也没有见过珥蛇的具体样子,现在有多件出土文物足以说明,珥蛇原是来自比《山海经》的时代更早的大传统的礼俗,以龙蛇为天与地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沟通使者,耳上戴蛇(图8—1、图8—14、图8—15)或龙蛇形玉玦(图8—11、下节图8—16)标志着主人的通神能力。

玉玦和玉璜都与史前的龙蛇信仰或模拟彩虹有关。虹字从虫,表明造字者心目中的彩虹是龙蛇幻化而成的,[25]桥状的虹则象征天地沟通之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龙山文化玉圭上的珥蛇神人头像(图8—15)和2012年辽宁考古研究所披露的新发掘红山文化玉蛇耳坠(图8—1)等文物,给《山海经》记载的哑谜找出了形象生动的直观答案。这些考古案例表明了第四重证据在解读古籍疑难方面的特殊效用,也给《山海经》研究找到了突破口,预示出广阔的学术前景。《山海经》记载着不少起源于史前文化的现象,仅靠现有的小传统的文献知识,根本不足以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正是因为大传统的知识在文字时代被规模性地失传和遗忘,这部书才变成最难解的“天下奇书”。

彩虹、虹桥、闪电、打雷等自然天气变化现象,在初民的神话想象中,是怎样被指认为一条宇宙性的大蛇、龙蛇、羽蛇或飞蛇在活动的结果呢?史前象征符号研究专家高兰综合分析世界各地的民间文学材料后,这样指出:(www.xing528.com)

一则俄罗斯童话故事说大蛇的飞翔是这样的:它打雷,大地便会震动。茂密的森林弯下它的王冠,因为三头的大蛇飞过来。这是一个引起打雷现象的生命意象。一则希腊神话给上述的俄罗斯意象提供了可以比照的镜子:一个像蛇一样的怪物身上覆盖着羽毛,名叫提丰(Typhon),他在制造出风暴时,能够口中吐出烟火来。由此看,风的神话化,后来也被人格化为某一位神明。美洲印第安人信仰一种头上长角、身有羽翼的神话之蛇,它是闪电的人格化表现,能够给土地送来具有繁殖力的雨水。在大洋洲原住民神话中,一条龙变成云朵,随后又再变成一条蛇。在大洋洲的神话中还有彩虹蛇的母题,一条巨大的蛇,其身体伸展开来,如同一座划过整个天空的彩虹桥。它表达自己愤怒的方式就是打雷和制造闪电。据说这个巨大的蛇怪控制着女人的月经周期,而且他还被视为一位伟大的治疗师。求雨的巫师们和巫医们在其祭祀仪式上用海贝来向他祈求保佑。[26]

这个比较神话学的分析凸显出蛇与女性的特殊关联,相关的周期性变化意象或许还应加上阴晴圆缺的月亮。这就能让人们对《圣经·创世记》的伊甸园神话为什么讲述蛇引诱女性夏娃先吃禁果的现象,有一个女性主义视角的反思契机,同时也对上文提到的两件较为罕见的双人首蛇身俑分别出自公主墓和皇后墓的现象有所领悟。或许还可以反问:同为高等级墓葬,为什么隋炀帝本人的墓中没有随葬双人首蛇身俑,偏偏萧皇后却有这个“待遇”呢?蛇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衍生出“美女蛇”的主题,难道会是偶然的吗?[27]如今,文化大传统的新材料不断积累,新知识也不断丰富起来,如果能够参照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通天通神的标志性玉器—玉璜,大多出自女性墓葬的现象,就会产生更多的体悟。苏州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张照根等就明确提出一个观点:“根据各遗址的人骨鉴定情况看,大部分出土玉璜的人骨为女性,且随葬器物比较丰富。如:瑶山墓地出土有玉璜的墓葬,随葬品就丰富得多。很明显墓主人不仅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而且占有最多的财富,拥有最高的权力。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史前时期随葬玉璜的墓,其墓主人为女性巫师,同时又是部落的首领。”[28]我国考古工作者作出的如上判断,不是从女性主义理论立场出发的,而是从出土文物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如果能对所有出土玉玦、玉璜的史前墓葬作出定量的统计数据分析,其结论一定更为坚实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