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大参与中苏合考热带植物,助推热带植物园建设

云大参与中苏合考热带植物,助推热带植物园建设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工作业绩1957年,中国与苏联联合考察热带植物资源。周光倬不顾已是花甲之年,毅然参加考察。于1957年10—11月到孟连、勐海、景洪、易武、勐腊、思茅等地区考察,参与选定并建议在生态良好的罗梭江三面环绕的小勐仑葫芦岛建立热带植物园及热带生物地理群落研究站。1958年,应蔡希陶要求,正式调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精力和时光献给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大参与中苏合考热带植物,助推热带植物园建设

(一)工作业绩

1957年,中国与苏联联合考察热带植物资源。由于中科院竺可桢副院长点将,周光倬作为中方专家参与项目。周光倬不顾已是花甲之年,毅然参加考察。于1957年10—11月到孟连勐海、景洪、易武勐腊、思茅等地区考察,参与选定并建议在生态良好的罗梭江三面环绕的小勐仑葫芦岛建立热带植物园及热带生物地理群落研究站。1958年,应蔡希陶要求,正式调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当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属昆明植物研究所管理)工作,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精力和时光献给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亲手绘制了葫芦岛地图、植物考察路线图,并和蔡希陶一起拜访了小勐仑当时所属的易武县(后划归勐腊县)的县委书记车学礼,及向西双版纳州主管州长刀有良汇报,获得地方政府批文,划拨土地,为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是植物园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研究站的业务负责人,领导主持了生态地理群落,人工改造群落及气候学研究工作。他与蔡希陶一起起草编写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规划》,规定了植物园的方针和任务,并提出对将来工作的构想,1960年12月9日植物园园址四至由周光倬界定,并由他手绘关于园址地界及所管辖的保护区示意图,发文和存档。周光倬所绘勐仑自然保护区及植物园园址地界示意图,色彩对比鲜明,界线线条准确清楚,非行家莫属。1959年,蔡希陶和周光倬即提出将勐仑划为自然保护区,并作为植物园的科研基地的建议,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1963年竺可桢、周光倬、朱彦丞、曲仲湘、汤佩松、吴征镒等在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合影

1958年他撰写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勐笼区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研究站和热带植物园简介》(约1万字),从地理环境、热带植物资源、属地沿革、中苏科学考察、植物园选址等方面对热带植物园作了全面论述,规划了植物园的发展蓝图;为植物园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学术理论基础。紧接着又撰写了《勐仑地区的气候和植物园沟谷小气候》等学术论文,指出植物园的沟谷小气候具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得到竺可桢等专家肯定,认为研究工作“具有始创性意义”。他得出西双版纳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仅有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土壤、植被均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的结论,为蔡希陶书写植物的“立体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这颗云南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立住脚跟倾注了心血。

(二)领导专家同行评价(www.xing528.com)

昆明植物研究所原所长中科院院士吴征镒评价:“1957年,我们和苏联专家一道,虽然在大勐龙找到一些比较典型的热带雨林片断,也曾初步建立起一个热带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站和热带植物园,……但,那些片断都在农场包围之中,难于维持和发展。当时小腊公路还没有通,于是,老蔡又自告奋勇双人双骑,与另一位曾经踏勘过中缅边界的周光倬老先生一起,来到勐仑,发现葫芦岛这块宝地。才有热带植物园转移到勐仑葫芦岛大建的归宿。”

1959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时任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长)专程前来探访,彭加木以晚辈的身份在来信中称“周先生陪同前往田野考察,获教至多”,二人还在小麦试验田边留下珍贵的照片。

1960年12月,中科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公函致信周光倬,感谢周光倬对丽江工作站的指导帮助,使工作任务得以胜利完成。

1962年云南农学院(现云南农业大学)农经组教师艾世凤因仰慕周光倬“对云南经济地理研究精邃”而前来求教,周光倬给予热情接待,无私地赠送相关资料,传授相关知识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