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救亡团体及其发展史

抗日救亡团体及其发展史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4年4月,中共桂滇边特支委员梁游秘密潜入龙津县开展农村抗日救亡工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龙津县下冻区布局乡板灵屯为据点,梁游巧妙地利用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在龙津县和上金县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会等抗日群众团体。1944年7月,他扎根龙津县布局乡,深入村屯宣传发动群众,把成立抗日群众团体作为工作重点。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龙津县第一个由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农民组织。

抗日救亡团体及其发展史

1944年4月,中共桂滇边特支委员梁游秘密潜入龙津县开展农村抗日救亡工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龙津县下冻区布局乡板灵屯为据点,梁游巧妙地利用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在龙津县和上金县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会等抗日群众团体。1944年7月,他扎根龙津县布局乡,深入村屯宣传发动群众,把成立抗日群众团体作为工作重点。是年8月,梁游召集布局乡中心小学校长潘大琪和黄容清、闭建章等人,在布局乡那造村土地庙里召开秘密会议,会议决定为了避开国民党龙津县反动当局的耳目,巧妙地利用当地民间风俗交“兰友会”(亦称“交老同”“十友会”“红白会”)的传统习惯为形式,以潘大琪、黄容清、闭建章等为骨干分子,先在布局乡贫苦农民群众中进行个别串联,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农民协会;然后向周边乡村扩展,向全县铺开。这叫“由点连线,由线连片”的方法。为了使入会的农民朋友严守组织纪律,明确斗争目标,从龙津县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会议研究制定了《龙津县农民协会章程》。会议还研究了其他注意事项,如保密工作等。1944年10月,成立龙津县布局乡河渡屯农民协会。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龙津县第一个由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农民组织。接着,板灵、板罡、那花等村屯农民协会先后成立,共有会员50多人,积极地开展“由点连线,由线连片”的串联活动,由屯到村,由村到乡,全县农民协会迅速地壮大起来。1944年12月,下冻区布局、布伦、龙门等乡共10多个村屯农民协会成立,会员200多人。

梁游(何琛慧 供图)

1945年,龙津县被日军入侵,凡是建立了农民协会的村屯,没有一个村民加入日军组织的“维持会”。(www.xing528.com)

1944年11月,在中共桂滇边特支委员梁游直接领导下,布局乡中心小学校长潘大琪发动布局乡河渡屯黄权、谭丹等女青年10多人,以“十姐妹”(亦称“姐妹会”)形式成立下冻区河渡屯妇女会。通过召开秘密会议,选举产生妇女会会长黄权。1945年春节,龙津县下冻区秾超、板诺、那城、板花、板吉5个村屯相继成立妇女会,共有会员60多人。龙津县下冻区妇女会成立后,制定了妇女会的集中开会、学习等制度。1945年3月,龙津县下冻区妇女会组织会员参加文化知识学习,引导进步女青年投身抗日救国的民主运动。中共龙津县支部委员潘大琪以布局中心小学校长为身份做掩护,在下冻区开办妇女夜校识字班。由进步青年教师潘大瑄编写具有以反抗阶级压迫的妇女解放运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乡土识字教材。在会长黄权的亲自带领下,下冻区河渡屯妇女会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组织开展耕种“互助田”活动。每个会员耕种5亩水田,每年的收入除交田租外,剩余的统一交到妇女会,作为会员们的福利粮。每到青黄不接时节,哪个会员家里无粮断炊,经会长同意,就可开仓启用福利粮,给予适当的救济。下冻区河渡屯妇女会开展的“互助田”耕种形式,是一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萌芽的活动。

1945年2月中旬,上金县武德小学教师蒙家麟参加中共桂滇边特支在龙津县下冻区巧苗屯附近山林中举办的第一期龙津县农民协会骨干培训班,学习结束后立即返回科甲乡,深入武德村屯,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是年6月1日,以当地民间“交老同”(亦称兄弟会)的形式,在水口乡与科甲乡交界山区的那坡屯成立抗日战争时期上金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有会员4人。潘大琪为理论辅导员,举办第一期上金县农民协会骨干培训班。学习《上金县农民协会章程》,掌握了一些动员群众参加农民协会的基本方法。同年8月初,武德、板急、陇麻、陇盎4个村屯的农民协会先后成立,共有会员40多人。1945年8月底,经过农民协会骨干“以点连线,以线连片”的深入村屯,细致地宣传发动后,先后成立逐安、板门、孔治、枯贡、板江、横塘、弄权、陇那、坡彩、陇轻、陇近等10多个村屯农民协会,共有会员500多人。此后,上金县农民协会迅猛地向龙泉、上金、金龙、逐卜等乡村发展,为解放战争举行武装起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