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权建设的发展史

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权建设的发展史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之前,先后召开了多次各届代表会议。1954年6月26日至7月2日,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56人,列席代表28人。大会选举4名出席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55年1月15日,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县城举行,会议决定县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蓟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

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权建设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积极加强县区乡村各级政权的建设。县人民政府下设秘书室、民政科、教育科、建设科、财政科、交通科、工商科、司法处、公安局、税务局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筹备社等工作机构。全县划分为16个区,有820个行政村。

在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之前,先后召开了多次各届代表会议。1949年12月1日至3日,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了县长陈修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11人为常务委员会委员,推选彭宏为主席。会后,全县各区村普遍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村政府和区县各代会常务委员会。村各代会是村的最高权力机关,设正、副主席,村长可兼主席。1950年3月9日至12日,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了县长陈修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1950年生产计划,会议决定全县开展学习劳动模范乔桂芬(蓟县白塔子乡康各庄人,在生产救灾中成绩突出,被中共蓟县县委直接吸收为党员)运动。1950年8月26日至28日,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领导所作的《做好军人复员工作,搞好秋冬两季生产》的报告。1950 年10月25日,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县领导所作的《以整风精神搞好秋征工作》的报告。

1952年2月15日至17日,蓟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县长所作的《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普遍开展农业生产的爱国丰产运动》的报告。1952年10月23日至28日,蓟县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经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代行人民代表会议职权,会议选举产生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正、副县长。会议决定,县政府委员会下设秘书室、财政经济办公室、人民监察委员会、建设科、财政科、民政科、工商科、卫生科、文教科、农业科、人事科、公安局、税务局、粮食管理局、邮政局、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工作机构,辖9个区。1953年2月27日至3月2日,蓟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1953年农林生产实施计划及春季生产的报告》《关于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意见的报告》《关于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意见的报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1953年11月27日至29日,蓟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召开,听取县政府传达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业税征收政策及冬季生产等问题的报告,对以上报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1954年4月17日至20日,蓟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当前春耕生产的几点意见》《关于1954年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的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1953年3月,全县划分为13个区(1954年3月,增设邦均为区级镇)。同年夏,中共蓟县县委根据省地委指示,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分期分批划乡,先后将所辖行政村划为139个乡(镇)。从此,蓟县政权基层组织由行政村制改为乡制,乡政府成为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由县政府直接领导,乡干部由县委任命。区并非一级政权,只是协助县政府督促检查的工作机关。根据乡的规模大小不同,乡政府委员会由7至11人组成,设乡长1人、副乡长1至4人,下设民政、生产建设、文教、财政、治安保卫5个委员会和乡民兵队部。各委员会主任由乡政府副乡长或委员兼任,另设秘书1人,下设若干统计员。乡政府成立后,通过村各代会撤销村政府机构和各委员会,设村主任1人,由副乡长、乡秘书或乡政府委员兼任。居民根据居住情况,10至30户划为一个居民小组,设正、副组长。

1953年下半年至1954年4月,在全县进行了基层普选,选举产生了各乡政府委员会和正、副乡长。1954年3月15日,蓟县依法举行基层选举工作。全县总人口39.83万人,其中被剥夺选举权的1732人、精神病患者988人,共登记选民21.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5%。全县共选出乡镇代表3778人、县级代表280人。蓟县普选工作,基本上是每两年进行一次。乡普选结束后,经过1个月的准备,从1954年6月初开始,用19天时间完成了乡选举县人大代表的工作。

1954年6月26日至7月2日,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56人,列席代表28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1954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检查及下半年工作方案的报告》《关于〈宪法〉(草案)基本精神的报告》《关于提案处理意见的报告》《关于1954年上半年财政工作检查的报告》。大会选举4名出席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954年11月8日,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大会听取了常务委员会的政治报告,作出1954年农业税收、粮棉油统购统销、冬季生产、生产救灾、互助合作和提案处理意见的决议。1955年1月15日,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县城举行,会议决定县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蓟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www.xing528.com)

1956年11月 29日,蓟县人民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1956年6月至9月,县委、县人委根据省委、地委指示,撤销14个区(镇)(下营区保留到1957年8月),将原139个乡合并为54个乡,同时建立23个乡(镇)党委、30个乡党总支、1个乡党支部。根据各乡规模大小不同,乡人委由5至15人组成,设乡长1人,副乡长1至3人,乡长由合并前的原乡长担任。乡人委下设秘书1人和财政经济、文教卫生、治安保卫、民政调解、人民武装5个委员会以及民兵队部。各委员会由主任1人、委员3至9人组成;乡民兵队部设队长1人、副队长若干人,指导员1人、副指导员若干人。1957年8月,蓟县并乡工作开始,至1958年3月上旬,全县54个乡(镇)合并为30个乡(镇),乡(镇)级的党组织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1956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全县进行了基层选举,参选选民比例达85%,选出乡级代表2362名、县级代表280名;同时选出了各乡人委和正副乡长。同年11月25日至28日,蓟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了县人委委员和正副县长以及县法院院长。县人委工作机构更加健全完善,设有办公室、财政科、卫生科、文教科、统计科、民政科、人事科、交通科、水利局文化局林业科、财政经济委员会、税务局、公安局、邮电局、商业局、粮食局农业局、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在加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过程中,还进一步加强了工会、青年团、妇联、工商联等各级群众组织建设,激发全县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了蓟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