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四十章》揭示的反者道之动及其研究成果

《老子·四十章》揭示的反者道之动及其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返”字被纳入文化考察范围,滥觞于老子。老子“返”(反)辩证思维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在《老子·四十章》提出的“反者道之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作“返也者,道动也”。“反”,任继愈释为“相反、相对”,高亨释为“返,去而复加”之意,王力也认为“反者,返也”,还有注家认为“正反之反,非也”。因此,学界普遍认可“反者道之动”中之“反”有“反”与“返”两层含义。

《老子·四十章》揭示的反者道之动及其研究成果

余慕怡

(武汉大学文学院)

“返”最早见于金文,写作。许慎说文解字》:“返,还也。从辵,从反,反亦声。”何琳仪《返邦刀币考》:“典籍多以‘反’为‘返’。”《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将平国而返之桓。”注:“返,还之。”

以上诸例说明古代“反”与“返”常可通用。“反”在甲骨文中写作,许慎《说文解字》:“反者,覆也。从又,厂反形。”覆,即翻转。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述林》中释“反”:“反字从又从厂者,厂为山石厓岩谓人以手攀崖壁也……字先有义而后有形,制字者先制攀引之义于心,因义赋形,乃制以手援崖之反字,可谓深切着明矣! 日久而为反之义所据,攀引之义渐晦,于是吾先民于有意无意之间以加形旁之扳承受反字扳援之始义。于斯时也,反为攀引之义虽晦,犹未全失也,及扳之通行,遂专据其义,而反之初义遂化为乌有。于是后起之形专据其初义,后起之义专据其初形。”(www.xing528.com)

“返”在先秦时期最常用之义就是“还”,也是“反”字义项中的一种,从以后“返”字的常用义我们可看出,“返”与“反”是通用关系,是一对通假字。《礼记·乐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这里的“反”即“返回”。《韩非子·诡使》“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也”中的“反”为“相反”。《肇论》:“违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无味。”其“返”意为“返回”。厘清了“返”与“反”之关系,才能对“返(反)”进行文化内涵的考察。在这“返”字被纳入文化考察范围,滥觞于老子。“返(反)”老子辩证思维的核心关键词,它所包含的辩证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思想。

老子“返”(反)辩证思维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在《老子·四十章》提出的“反者道之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作“返也者,道动也”。“反”,任继愈释为“相反、相对”,高亨释为“返,去而复加”之意,王力也认为“反者,返也”,还有注家认为“正反之反,非也”。以上两种主流的释义都符合老子之“反”的内涵。因此,学界普遍认可“反者道之动”中之“反”有“反”与“返”两层含义。关键词“反”从词源上看具有两层涵义:正反之“反”和返回之“返”。考察“返”之文化哲学内涵,亦即考察由老子哲学思想“反”所衍生出的辩证哲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