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文化揭秘:拗相公VS司马牛

宋朝文化揭秘:拗相公VS司马牛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安石的役法改革,实质上便是将人身支配的役折算成非人身支配的税。司马光因此建议,将农民服役改为政府募役。倒是时任开封府知府的蔡京极力迎合司马光,在五日限期内“悉改畿县雇役,无一违者”,得到司马光的表扬:“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当初王安石以激进的方式推行变法,落了一个“拗相公”之讥;之后司马光复以“激退”的方式废除新法,也得了一个“司马牛”的外号。“公(司马光)无子,以族人之子康为嗣。”

宋朝文化揭秘:拗相公VS司马牛

王安石司马光画像

北宋熙宁年间,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执政王安石发动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法。熙宁变法涵盖了行政、社会与经济体制等层面的改革,就经济层面而言,新法可谓是试图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标,历史意义非比寻常。

可惜在变法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市易法,即国家设立官营贸易公司,原本是为了“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防止大商贾把持市场、操控物价,结果却是:由于官营贸易公司垄断了市场,“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导致“市梳朴则梳朴贵,市脂麻则脂麻贵”,“人皆怨谤”。

但面对同僚们对于变法的质疑,王安石却从不肯停下来听听反对者的意见,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因此得了一个“拗相公”的名号。不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宋神宗英年早逝,年幼的哲宗继位,由同情旧党的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很快便召回旧党领袖司马光。

司马光执政之后,大举罢停新法,恢复旧法,包括以民间“无有不言免役之害”为由,废除了货币化的免役法(募役法),复行中世纪式的差役法。

平心而论,熙宁变法尽管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从整体来看,王安石的新法无疑顺应了历史演进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募役法的推行,显然是历史性的进步。我们现在回过头看历史,不论哪一个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财税结构总是会发生类似的变迁:1.从以农业税为主发展至以商业税为主。2.从以人头税为主发展至以财产税为主。3.从以实物税为主发展至以货币税为主。4.从人身支配的役折算成非人身支配的税。5.从轻税率转为高税率(因为现代政府要处理的事务远比古典政府复杂)。王安石的役法改革,实质上便是将人身支配的役折算成非人身支配的税。

但司马光似乎缺乏洞察历史大势的眼光,固执地要废除募役法。他的做法自然受到变法派的强烈反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章惇跟司马光一再辩论:“臣看详臣民封事降出者,言免役不便者固多,然其间言免役之法为便者,亦自不少。但司马光以其所言异己,不为签出,盖非人人皆言免役为害,事理分明。”“况此免役之法,利害相杂。臣今所言,非谓不可更改,要之,改法须是曲尽人情,使纤悉备具,则推行之后,各有条理,更无骚扰。”

保守派中的开明之士其实也不赞同司马光的搞法,如时任右司谏的苏辙上书说:“自罢差役,至今近二十年,乍此施行,吏民皆未习惯。兼差役之法,关涉众事,根牙盘错,行之徐缓,乃得详审。若不穷究首尾,匆遽便行,但恐既行之后,别生诸弊。”

给事中范纯仁也跟司马光商量:恢复差役之法“且缓议,先行于一州,候见其利害可否,渐推之一路,庶民不骚扰而法可久行”。司马光执意不听,范纯仁只能长叹说:“是又一王介甫矣!”称司马光跟王安石一样都是不可救药的老顽固。

翰林学士苏轼也跟司马光争辩过免役、差役之利弊,苏轼认为,免役法与差役法各有利害,但如今民众已习惯了免役法,若骤然又改为差役法,未必乐意。但司马光不管那么多,坚持要全面恢复差役法。二人争执不下,苏轼“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大骂司马光的脾气跟牛一样犟。

你可能还想不到,司马光实际上比王安石还要早提出募役法的设想——早在宋英宗年间,司马光便提议:“臣愚以为,凡农民租税之外,宜无所预。衙前当募人为之,以优重相补。”所谓“衙前”之役,指农民应役替官府运输、保管物资,承役之人负担极重。司马光因此建议,将农民服役改为政府募役。《文献通考》解释说:“温公此奏,言之于英宗之时,所谓募人充衙前,即熙宁之法也。”然而,等到司马光暮年执政之时,他却非要废了王安石的募役法不可。

他命户部尚书曾布“增损役法”,即废募役,复差役,但曾布婉言拒绝了:“免役一事,法令纤悉皆出己手,若令遽自改易,义不可为。”倒是时任开封府知府的蔡京极力迎合司马光,在五日限期内“悉改畿县雇役,无一违者”,得到司马光的表扬:“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www.xing528.com)

司马光全盘废除募役法之时,役法改革的主操盘手王安石早已致仕,正闲居金陵,抱病在床:“闻朝廷变其法,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役法,愕然失声曰:‘亦罢至此乎?’良久曰:‘此法终不可罢,安石与先帝议之二年乃行,无不曲尽。’”但离开了权力中枢的王安石已经回天无力,未久,他便去世了。

当初王安石以激进的方式推行变法,落了一个“拗相公”之讥;之后司马光复以“激退”的方式废除新法,也得了一个“司马牛”的外号。以前司马光曾骂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复执拗”,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他自己,也是很合适。这两位先后执政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政见对立,性格却是同样执拗,身上都有一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脾气。但对政治家来说,也许“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不是一种好的品格,因为政治往往需要适可而止,需要妥协,需要彼此各退一步。

更有意思的是,司马光与王安石的私生活方式也是非常相似,彼此见到对方,就如照镜子一样。

他们都是生活十分俭朴的人,宋人邵伯温说:“荆公(王安石)官浸显,俸禄入门,任诸弟取去尽不问。温公(司马光)通判太原时,月给酒馈待宾客外,辄不请。”只不过王安石不修边幅,天性不会享受生活;而司马光则是有意识地过着朴实的生活,严格要求自己。

他们都是终身不纳妾的士大夫,难得他们的夫人也一样,都给丈夫买了小妾,但都给丈夫送走了。王安石送走小妾的事迹,载于邵伯温《邵氏闻见录》:“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

司马光送走小妾的事迹,亦见《邵氏闻见录》:“司马温公从庞颖公辟为太原府通判,尚未有子。颖公夫人言之,为买一妾,公殊不顾。夫人疑有所忌也,一日教其妾:‘俟我出,汝自装饰至书院中。’冀公一顾也。妾如其言,公讶曰:‘夫人出,汝安得至此?’亟遣之。”“公(司马光)无子,以族人之子康为嗣。”

所以邵伯温说:“荆公、温公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皆同。”

他们也都不喜欢乘坐轿子,认为乘坐轿子是以人代畜,不人道。《朱子语类》载:“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甚用轿,如王荆公(王安石)、伊川程颐)皆云,‘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马。或有老病,朝廷赐令乘轿,犹力辞后受。”

《邵氏闻见录》则载:“司马温公为西京留台,每出,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王荆公辞相位,惟乘驴。或劝其令人肩舆,公正色曰:‘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

所以邵伯温很感慨:“呜呼!二公之贤多同,至议新法不合绝交,惜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