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规划梳理

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规划梳理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建设位于徐家汇路、瑞金二路交会处。根据初步估计,日月光中心项目如果先建地铁,两侧分别退界50 m,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将缩减至2万m2,比原规划范围的4.4万m2要减少2.4万m2。图E-1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规划控制图(调整后)

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规划梳理

上海月光中心广场项目建设位于徐家汇路、瑞金二路交会处。南临徐家汇路,北至泰康路,西抵瑞金二路,基地东侧为数幢高层办公和住宅楼,原是卢湾打浦桥地区居住密度高、条件差的旧式里弄集中区域。2003年,该地块作为新一轮旧区改造项目出让给台湾日月光集团进行开发建设,当时项目建设规划已确定,地块的拆迁也在持续推进。正在这个时候,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规划方案编制完成,明确9号线须从地块中间穿越,且为了迎办世博,建设时间异常紧张,地铁部门要求地块内立即腾出盾构端头井位置以便开始施工。有轨道交通线经过,对于方便当地居民出行、为商场带来购物客流无疑是件好事,然而摆在开发商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一旦地铁先期建设,地块将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后期开发时还必须满足规划退界的要求,无疑给地块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带来巨大难度。根据初步估计,日月光中心项目如果先建地铁,两侧分别退界50 m,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将缩减至2万m2,比原规划范围的4.4万m2要减少2.4万m2。地铁规划必须服从,但卢湾区“寸土寸金”,如何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经过黄浦区政府多方论证后果断决策,并积极向市规划部门和轨道交通建设部门申请,争取在打浦桥地区增设站点,与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地下空间同步建设、联动开发,解决打浦桥地区交通上“流而不留”、欠缺轨道交通站点等制约内涵式发展的突出问题,也避免项目被切割,对中心城区异常匮乏的地下空间实现了集约利用。从相关政策看,地铁上盖商场可行,关键是要各方面协调一致,共同推进。为争取各方的支持,各类协调会、推进会开了多次。经过不懈努力,这一设想得到市规划部门的大力支持。

该项目地下部分分有四层,地下四层为轨道交通9号线打浦桥站站台层;地下三层为机动车停车库(战时兼做六级人防);地下二层为轨道交通9号线打浦桥站厅层及设备用房和商业,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及地下交通和货运区,地下一层夹层为自行车库。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29 908 m2。主体建筑为一幢高140 m的办公楼和两幢高100 m的公寓式办公楼,地上总建筑面积185 482.9 m2。由于轨道交通9号线经基地西南角45°斜穿基地,9号线打浦桥站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风井均设在基地内。方案的重点是如何将各个方向尤其是地铁的大量人流导向商场,并与商业布局完美结合。轨道交通9号线打浦桥站4个地面出入口,结合建筑主体分别设在徐家汇路、瑞金二路和泰康路上,并结合各个方向主要商业出入口布置,使其与主体建筑商业氛围融为一体,从而将来自各个方向的地面、地下人流引入商场。基地四周的城市道路及基地内的中央广场顺利地解决了整个交通流线与消防道路、消防登高场地的问题。其中:

(1) 裙房立面主要采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幕墙,配合不同形态的金属挂件,以流线型的线条表现立面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巨大建筑体量所造成的压迫感被打散,使立面与附近环境和谐配合。

(2) 办公楼的立面,亦是采用玻璃幕墙与金属挂件,其设计将裙房的流线型线条,延伸至竖向立面,其简洁有力的表现手法,彰显这幢标志性建筑的现代感,使其既能自然地与裙房融合,又能保持其独立性。

(3) 公寓式办公楼的立面设计,材料主要是瓷砖玻璃,再配以铝面饰线,贯彻项目流线型的建筑形态及富现代感的表现手法。(www.xing528.com)

2007年1月,项目地下部分与轨交站点同步开工。至此,前期的巨大挑战转化为项目推进的重大机遇。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3 365户居民的民生问题,也为打浦桥地区的形态开发、功能提升和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力(图E-1)。

图E-1 日月光中心广场项目规划控制图(调整后)

(资料来源:日月光集团及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