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输配水工程中,输水管道及城市管网较长,它的投资占很大比重,一般约占给水工程总投资的50%~80%。②主要内容城镇给水工程规划是城镇总体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在城镇规划的实践中,通常以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和分类加和法等较为常用。在实际计算城镇用水量时应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对用水量指标进行合理选定。在城镇总体规划或区域范围较大的市域规划中应划定水源的保护地及保护范围。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1)城市给水系统

给水工程按其工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①取水工程。包括选择水源和取水地点,建造适宜的取水构筑物。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城市用水量。

②净水工程。建造给水处理构筑物,对天然水质进行处理,以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或工业生产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③输配水工程。将足够的水量输送和分配到各用水地点,并保证水压和水质。为此需敷设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和建造泵站以及水塔、水池等调节构筑物。水塔或高地水池常设于城市较高地区,借以调节用水量并保持管网中有一定压力

在输配水工程中,输水管道及城市管网较长,它的投资占很大比重,一般约占给水工程总投资的50%~80%。

配水管网又分为干管和支管,前者主要向城镇输水,而后者主要将水分配到用户。

城市给水水源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之分。城镇取用地面水及地下水系统的一般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2-29 地面水源的给水系统示意图

1—吸水管;2—一级泵站;3—加氯间;4—澄清池;5—滤池;6—清水池;7—二级泵站;8—水塔;9—输水管;10—配管网;11—进户管;12—室外消火栓

图2-30 地下水源的给水系统示意图

1—管井群;2—集水池;3—泵站;4—输水管;5—水塔

(2)城镇给水工程规划的任务、内容

①主要任务

根据城镇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合理选择水源,科学合理地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乡生产、生活等需水量,确定城镇自来水厂等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布置给水设施和各级供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的要求。

②主要内容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是城镇总体规划中的主要内容。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镇总用水量;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布置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③城镇用水量预测方法

城镇用水量预测的方法有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线性回归法、年递增率法、生长曲线法、生产函数法、城镇发展增量法、分类加和法等。在城镇规划的实践中,通常以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和分类加和法等较为常用。在实际计算城镇用水量时应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对用水量指标进行合理选定。

(3)城镇给水工程规划

①城镇水源选择

城镇水源是指可供城镇利用的水资源,即城镇可以利用的地下水、地表水、海水、其他水源等,还包括再生水、暴雨洪水

选择城镇给水水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水源具有充足的水量,满足城镇近、远期发展的需要。城镇饮用水选用的顺序为: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节水,后远距离调水;城镇水源应优先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b.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c.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镇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区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防护。

d.城镇可选用一个水源或多个水源,城镇布局分散时,常用多个水源。

②城镇水源保护

a.水源保护的一般措施。水源保护应从区域着手,应在区域的开发规划中考虑。要对河流、地下水进行常年的监测;对开采是否过量、水质是否污染进行观测与报告;对流域进行水土保护工作;在城镇总体规划布局时,对水资源有污染的企业的布置及污水处理的措施应严格审批控制。

b.水源地的卫生防护。在城镇总体规划或区域范围较大的市域规划中应划定水源的保护地及保护范围。保护区可以分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www.xing528.com)

c.在地表水水源取水口的附近一定陆域应作为地表水源一般保护区,其水源标准应不低于二类,在其余的水域或陆域划定二级保护区,其水源标准应不低于三类。

d.取水点周围要禁止捕捞、泊船、游泳等。取水点上游100m以内不得有工业及生活污水排入。

图2-31 水源卫生防护范围示意图

1—取水构筑物;2—净水构筑物

(4)净水工程设施规划

①给水处理的工艺

给水工程常用的净水工艺包括自然沉淀、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不同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净水处理一般在水厂中进行。

②水厂规划

a.水厂布局原则

水源条件:新建水厂应有可靠的水源保障;

建设条件:新建水厂厂址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交通和供电条件;

安全条件:新建水厂必须远离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

配水条件:新建水厂应该尽可能与现状水厂形成布局合理、便于配水的多水源供水系统。

下表是不同规模的地表水厂和地下水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其中地表水厂为常规净水工艺,地下水厂为消毒工艺。水厂厂区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地带,以利于水厂的卫生防护和降低水厂的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注: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上限。

b.本表指标未包括厂区周围绿化地带用地。

(5)输配水管网规划

城镇用水经过净化之后,还要通过安装大口径的输水干管和敷设配水管网,将水输配到各用水地区。输水管道不宜少于两条。管网的布置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

树枝状管网的管道总长度较短,一旦管道某一处发生故障,供水区容易断水,因此其总投资较省,供水安全性较差。环状管网的利弊恰恰相反。城镇中心地区配水管网一般敷设成环状,在允许间断供水的边缘地区,可敷设成树枝状。在实践中,常采用两者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供水管网是供水工程中一个主要部分,它的修建费用约占整个供水工程投资的40%~70%。管网的合理布置,不仅能保证供水,并且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图2-32 树枝状管网示意图

图2-33 环状管网示意图

①管网布置应根据城镇地形、城镇规划或发展方向、道路系统、大用水量用户的分布、水压的要求、水源位置以及与其他管线综合布置等因素进行规划设计。一般要求管网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用水地区,用输水干管通向水量调节构筑物(水塔、高地水池)和用水量大的用户。干管要布置在地形较高的一边。环状管网环的大小,即干管间距离应根据建筑物用水量和对水压的要求而定。管道应尽量少穿越铁路和河流。过河的管道,一般要设两条,以保安全。

②居住区内的最低水头,平房为10m,二层居住房屋为12m,二层以上每层增加水头4m。高层居住大多自设加压设备,规划管网时可不予考虑,以免全面提高供水水压。

③地形高低相差大的城镇,为了满足地形较高地区的水压要求,避免较低地区的水压过大,应考虑结合地形,分设不同水压的管网系统;或按低地要求的压力送水,在地形较高地区加压。

④必须节约用水,在用水量很大的工业企业,应尽可能地考虑水的重复利用,如电厂的冷却用水循环使用,或供给其他工厂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