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紫阳县优秀传统家训注:居家法则教子持身箴铭

紫阳县优秀传统家训注:居家法则教子持身箴铭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3]。分之以职[4],授之以事[5],而责成功。裁省[9]冗费[10],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11],以备不虞[12]。凡父母有过[1],为子者知而不谏[2],则陷亲于有过之地,不孝莫大焉。及疾已瘳[6],复初为幸。余见名门右族[20],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21]以覆坠[22]之。

紫阳县优秀传统家训注:居家法则教子持身箴铭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3]。分之以职[4],授之以事[5],而责成功。制财用之节[6],量入以为出[7],称家之有无[8]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裁省[9]冗费[10],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11],以备不虞[12]

【注释】

[1]持身:指立身;修身。《列子·说符》:“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2]涉世:指接触社会,经历世事长大。

[3]家众:古代贵族的臣仆人等。

[4]分之以职:谓使之掌仓廪、厩库、庖厨、舍业、田园之类。

[5]授之以事:谓朝夕所干,及非常之事。

[6]财用之节:对赋税收入的开支,要制定一个法度,不能随意乱收乱用。财用,指赋税收入。节,法度,节制。《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制财用之节,明以正班爵之义。”

[7]量入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确定开支的限度。戴圣《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8]称家之有无:谓根据家中财力而行事。《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孔颖达疏:“称犹随也,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9]裁省:削减,节省。

[10]冗费(rǒngfèi):指浮费,不必要的开支。

[11]赢余:剩余;盈余。

[12]以备不虞:以防备预料不到的事。虞,猜度;预料。吴起《吴子·图国》:“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凡诸卑幼[1],事无大小,毋得专行[2],必咨禀[3]于父母家长。凡为子妇,毋得蓄[4]私财。俸禄及田宅,尽归之父母舅姑[5]。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6],不敢私与。

【注释】

[1]卑幼:晚辈年龄幼小者。

[2]专行:独断独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

[3]咨禀:请教;禀告。

[4]蓄:积聚,储藏,保存。

[5]舅姑:古指“公婆”。

[6]私假:私自借用。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1]。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庭[2],升降[3]不敢由东阶[4],上马下马不敢当庭。凡事不敢自拟[5]于其父。

【注释】

[1]出必告,反必面: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反,通“返”。面,当面,见面。

[2]正庭:正厅。

[3]升降:上下台阶

[4]东阶:在两阶制的时代,主阶叫作“阼”,亦称东阶,宾阶则称“西阶”。

[5]自拟:模仿。

凡父母有过[1],为子者知而不谏[2],则陷亲于有过之地,不孝莫大焉。必下气怡色[3],柔声以谏之。若不入,起敬[4]起孝,悦则复谏。

【注释】

[1]过: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3]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4]起敬:更加恭敬;产生敬慕之心。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妇[1]无故不离其侧,亲自调尝药饵[2]而供之。父母有疾,为子者色不满容[3],不戏笑,不宴游[4],不玩博弈,不鼓琴瑟,舍置余事,专以迎医、检合药饵为务[5]。及疾已瘳[6],复初为幸。

【注释】

[1]子妇:指儿媳。

[2]药饵:药物。

[3]色不满容:有两层含意:一则内心忧闷,脸上没有欢喜只有忧愁;二则在父母面前又不可以表现,因为让父母看到子女忧愁的脸色,父母心里也会担忧自己的病情。

[4]宴游:宴饮游乐

[5]务:紧要的事情。

[6]瘳(chōu):病愈。

柳玭[1]著书诫子弟曰:“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2]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泊[3]。苟利于己,不惜[4]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5]。懵[6]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7]。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8]者悦之。惟乐笑谈,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9]颇僻,销刻[10]德义。簪裾[11]徒在,厮养[12]何殊?其四,从好优游,耽嗜[13]曲糵[14]。以衘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15],觉已难悔。其五,急于名宦[16],匿[17]近权要[18],一资半级[19],虽或得之,众怒群猜,鲜有存者。”余见名门右族[20],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21]以覆坠[22]之。成立之难若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言之痛心,尔宜刻骨[23]

【注释】

[1]柳玭(pín):柳公绰之孙,生卒年不详。唐末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东南)人。柳家世代高官,门第显赫,又以严格教育子弟出名,被后人誉之为“柳氏家法”。

[2]志:记。

[3]靡甘淡泊:不甘心于恬静寡欲。

[4]惜:顾惜。

[5]古道:古代学术、政治、道理、方法等等的通称。

[6]懵(měng):不明。

[7]解颐:开颜欢笑;开口笑。

[8]佞己:以奸巧谄谀、花言巧语对己。

[9]浸渍:被水浸透。比喻谗言之以渐而入。

[10]销刻:销,减损,刻,害也。

[11]簪裾: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12]厮养:指贱役。

[13]耽嗜:深切爱好

[14]曲糵:指酒。

[15]荒:荒废。

[16]名宦:名声与官职

[17]匿:即“昵”,亲近。

[18]权要:贵族。

[19]一资半级: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20]名门右族:有声望的世族之家。名门,有名望的门第。右族,豪门大族。

[21]奢傲:奢侈骄纵。

[22]覆坠:衰败。

[23]刻骨:形容深切难忘。

先时人遗言十训曰:一要勤农俭用,以免饥寒之患;二要读书穷理[1],以破聋聩[2]之愚;三要崇尚礼仪,以脱凡陋[3]之习;四要安分守法,以远官府之刑;五要省酒节欲,以杜[4]疾病之源;六要忍忿通财[5],以固邻里之和;七要早纳粮差,以免胥役之扰;八要好贤乐士,以求闻见之广;九要御[6]有道,以坚群小[7]之志;十要修理垣屋[8],以防倾败之虞[9]

【注释】

[1]穷理:指穷究事物之理。

[2]聋聩(lóng kuì):喻愚昧无知。亦指愚昧无知的人。

[3]凡陋:平庸浅陋;平凡陋劣。(www.xing528.com)

[4]杜:杜绝,制止。

[5]通财:朋友间互通财物。

[6]御: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

[7]群小:仆从,婢妾。

[8]垣屋:指有围墙的房屋。

[9]虞:忧虑。

其孝铭曰:鞠育之恩[1],昊天罔极[2],报之伊何[3],唯竭我力。则天之经[4],敦地之义[5]。勿失其身,毋恶于志。以显亲名,以宁亲意。庶几[6]于斯,子其翼矣。俯焉不怍[7],仰焉胡愧。

【注释】

[1]鞠育之恩:指养育之恩。鞠,生养,抚育。《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2]昊天罔极: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昊天,苍天,老天。罔,无,没有。极,边,边际。《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3]伊何:如何,怎样。

[4]则天之经:遵循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5]敦地之义:推崇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

[6]庶几:表示在上述情况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

[7]怍(zuò):惭愧。

其弟[1]铭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恭顺[2]之礼,安可小[3]废。而敬而让,如埙如篪[4]。甘旨[5]我奉,杖履[6]我举。不私一钱,不私尺帛。允植刚肠[7],勿听私语。广庆感荆[8],泊淮共被[9]。彼何人斯,希之则是。

【注释】

[1]弟:古同“悌”。

[2]恭顺:恭敬顺从。

[3]小:稍微

[4]如埙(xūn)如篪(chí):埙、篪、乐器名。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两物之响应、应和,此处指兄弟之间互敬互让。

[5]甘旨:美味的食品。

[6]杖履: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7]刚肠:指刚直的气质。

[8]广庆感荆:吴均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9]泊淮共被:泊淮应为“伯淮”,是东汉姜肱的字。此处用“大被同眠”典故。

其忠铭曰:天地正气[1],人得以生。我其养之,无使欿然[2]。危则致命,难无苟免[3]。义既以尽,仁斯[4]可成。义与仁至,无忝所生[5]

【注释】

[1]正气: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

[2]欿然:不自满。

[3]苟免:为苟且免于损害。

[4]斯:于是。

[5]无忝所生:不辜负、不愧对自己的父母、双亲、故乡等。

其信铭曰:塞吾之妄[1],秉吾之诚[2]。于以敦复[3],于以至临[4]。毋载厥伪,毋贰厥心[5]。发必有孚[6],诺必重应[7]。克念于斯,至止于信。豚鱼之孚[8],往无不吉。

【注释】

[1]妄:胡乱,虚妄。

[2]诚:信。

[3]敦复:敦厚忠实地复归正道。

[4]至临:处于极好的地位以居高临下。

[5]毋载厥伪,毋贰厥心:意即不要说谎。毋,不要。载,开始。厥,其。贰,背离、怀有二心。

[6]发必有孚:说过的话一定让人信服。孚,使人信服。

[7]诺必重应:即有诺必应。

[8]豚鱼之孚:指诚信的深度、广度,即诚信到能感化小猪小鱼。豚,小猪。豚鱼,指小猪小鱼,喻微隐之物。《周易·中孚》:“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其礼铭曰:礼之一字,其义至密。学者所当,服膺[1]勿失。把持[2]于心,不容一物。检束[3]于外,无敢放逸[4]。视听言动,非礼则勿。整齐严肃,端庄静一。以固肌肤,以束筋骨。不淫不慑,足以有立。

【注释】

[1]服膺:(道理、格言等)牢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

[2]把持:控制。

[3]检束:检点,约束。

[4]放逸: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其义铭曰:有所不为,有所不欲;勿菑以畬[1],勿耕以获。汝尔羞恶[2],庸[3]之于扩。遵彼大路[4],无适无莫[5]。庶几于斯,至公无我[6]

【注释】

[1]勿菑(zī)以畬(shē):菑,开垦。畲,开垦过两年的田地。意为不垦荒而获得田地。

[2]羞恶:因己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孟子·公孙丑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3]庸:采纳吸收。

[4]遵彼大路:沿着大路走。遵,沿着。

[5]无适无莫: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适,厚。莫,薄。《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此。”

[6]至公无我:犹大公无私。

其廉铭曰:操我介石[1],守我灵龟[2]。其非道义,一介不取[3]。舍车其徒[4],高尚其志。罔俾首阳[5],专美[6]当世。

【注释】

[1]介石:指操守坚贞。

[2]灵龟:比喻高尚的道义。

[3]一介不取: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孟子·万章上》:“其非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4]舍车其徒:即“舍车而徒”,下车步行。《易经》:“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5]首阳:山名,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6]专美:独享美名。

其耻铭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1]。胡为[2]不仁,我则有耻。无耻之耻[3],更复何累。内省不疚[4],屋漏不愧[5]

【注释】

[1]“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句:人固有的(羞耻憎恶)之心态。《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胡为:胡作非为;任意乱来。

[3]无耻之耻:不知羞耻的羞耻。《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内省(xǐng)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屋漏不愧: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