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龛上的土地与财神-民居民俗

神龛上的土地与财神-民居民俗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龛“上坛”的书写与含义神龛上的“土地”与“财神”对神龛神灵的敬畏在乡村社会,每家的正堂前方都安有“神龛”,有的地方又将神龛称为“家先”。北宋时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正式出现。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天地君亲师”作为中华民族祭祀对象历史悠久,从而铸成一个民族的“天地君亲师”文化体系,其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规范,已渗透到中华民族家教家传的言行举止中。

神龛上的土地与财神-民居民俗

神龛“上坛”的书写与含义

神龛上的“土地”与“财神”

对神龛神灵的敬畏

在乡村社会,每家的正堂前方都安有“神龛”,有的地方又将神龛称为“家先”。神龛是由上坛、下坛和横批组成,横批是“祖德流芳”。在横批的下方还贴有五张喜钱,为“吉祥安康”之意。上坛有“天地君亲师位”;其两旁有“是吾宗祖,普同供养”;再两旁有“三界万灵真宰,一门五服宗亲”。下坛有“供奉下坛,长生土地,瑞庆夫人之神位”,左右有“年月招财童子,日时进宝郎君”。(www.xing528.com)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东汉时期出现形式整齐的“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北宋时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的做法也比较普遍。清雍正年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了“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1]在荆坪潘氏家族中强调的是其中的“敬畏天地,崇敬君亲,感恩师长”,体现的是敬畏感恩的孝道文化。“天地君亲师”作为中华民族祭祀对象历史悠久,从而铸成一个民族的“天地君亲师”文化体系,其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规范,已渗透到中华民族家教家传的言行举止中。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崇奉和祭祀的对象,表现了中国人对穹苍、大地的感恩,对国家、社稷的尊重,对父母、恩师的深情,表现了中国人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这几个字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安顿之处,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中许多伦理道德取得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它们就像石柱一样,支撑起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大厦。它们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不识字的穷苦大众,大家都将它奉为天经地义的信条;它们对广大人民的教育,比任何法令经典都更有效果。关于“天地君亲师”的解释,潘中兴族长这样说道:“人由父母所生,万物由天地所生,所以人要敬畏天,敬畏地,要敬畏君,要敬畏亲人,要敬畏师,才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离开了以上所敬畏的天地君亲师,那就没你的位置,也就没有你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