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逐年记流水账,竖写排列

逐年记流水账,竖写排列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志书中80%的文字要通过竖写来实现。二是必须是相对完整的记述实体,减少交叉。三是必须方便编写。四是同层次的基本记述单元之间不能畸大畸小、畸轻畸重,造成比例失调。如各县区志“机构沿革”一节,它的主体是机构的设置变化,宽幅是涉及的人员和职能。所谓抓住主体,就是要抓住记述对象的本身。志书是“资料性文献”,为了读者的方便,严格地以时为序是必要的。

逐年记流水账,竖写排列

我们要求的竖写不是逐年往下排,而是把一项工作或事情按发生、发展、转折、变化和现状的时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点有面,点面呼应;有总括、有展开、有收有放地进行记述,让人看了是一个纵向的、有机的资料整体,而不是一个同类资料的集合。

关于竖写方法,方志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竖写应按时间顺序写,不允许倒叙、插叙;要写清事物的起始、发展、转折、变化和现状,不能有始无终或有终无始,也不能有两头无中间或有中间无两头;要显示脉络,凸出主线,重点时限及下限期一定要有面的展开,不能机械地记流水账;在竖写中,资料要分层次;要用志笔来写,不能写成“基本情况、取得成绩、存在问题、经验体会和努力方向”“五部曲”式的工作总结,或者“是什么、怎么做”的教科书、说明文,也不要写成用资料证明观点的议论文。要根据实际情况点面结合,收张有序,彰显因果关系、事物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志文;要详写重点时期和现状,略写一般时期和历史

要写好竖写,关键一点是要抓住事物兴衰起伏的发展线索,以此为纵线,把那些重要的、典型的、有转折作用的、可以彰显规律的资料串起来。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写出深度,也才能反映出事物的起伏、盛衰、兴废、得失、功过,避免流水作业式的写法。竖写是志书记述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一般来说,志书中80%的文字要通过竖写来实现。竖写记述单元可以是节,也可以是目,有的还可能是章,这要根据具体内容来定。写好竖写主要把握四个要点:选准基本记述单位,抓住主体,把握主线,以时为序、分期划段。

1.选准基本记述单元。基本记述单元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层次要适中。现在一般的县区志划分四个层次,即篇、章、节、目,以节和目为基本记述单元。如果层次过多,事物分割琐碎,就肢解了事物的完整性,也不易表现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果层次太少,事物糅杂在一起,又难以记述清楚。二是必须是相对完整的记述实体,减少交叉。相对完整的记述实体是指实体事物或独立的一项实际工作,与别的记述实体交叉越少越好。三是必须方便编写。基本记述单元的确定除考虑分类科学合理外,还必须从实际出发,能够落实下去,能够操作编写。四是同层次的基本记述单元之间不能畸大畸小、畸轻畸重,造成比例失调。

2.抓住主体,宽幅适中。要竖写好一个节或目,主体是什么必须明确,主体的宽幅多宽也必须清楚,不然就会跑题或出现主次不清、喧宾夺主的情况。学生作文,由于不懂章法,容易跑题,我们修志,如果抓不住主体,掌握不好宽幅,跑题的情况也很严重。在县区志实际编纂中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在立题时就没抓住主体,因此写时必然跑题,这就要在篇目标题上进行修正;二是中间转向跑题,也就是写着写着把握不住了,这就需要改写。如各县区志“机构沿革”一节,它的主体是机构的设置变化,宽幅是涉及的人员和职能。但是在它的发展变化中当然离不开一定的条件、背景、原因,即人的一些活动因素,这些因素在记述中要适当点到,有需则记,但不能铺张开写,如将人员展开来写就喧宾夺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竖写就失败了。出现这样问题有的是不懂,有的就是图方便,图省事。所谓抓住主体,就是要抓住记述对象的本身。为了不出现跑题现象,要在标题上下功夫,使标题的内涵外延都很明确。标题准确了,对竖写就有了规范,有了框。标题一般都用名词或主谓词组。(www.xing528.com)

3.把握主线,照顾辅线,不横生枝蔓。主线就是主要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或脉络,辅线就是与主线伴行的在宽幅之内的相关事物的发展脉络。县区志稿中有的单元记述不得要领,东一句,西一句;有的似是而非,沾边就赖,本来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事,却费了很多文字,说了一些擦边和或根本就不擦边的话。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事物发展的主线去记述,对辅线记述就更不清楚了。要做到把握主线,照顾辅线,不横生枝蔓,就要求撰稿人在下笔之前,通过熟悉资料,将所记事物捋出一条发生、发展、变化、结果的基本脉络,捋不出来的要继续找资料,或者找知情人了解情况,直到胸有成竹,离开资料卡片或资料长编也能说出该事物的来龙去脉。这样,你才能用最合适的资料,最恰当语言把事物的发展变化写出来。才能始终扣着主线,有开有合,张合有度地去写,辅线设置也会恰如其分。

4.以时为序、分期划段。志书是“资料性文献”,为了读者的方便,严格地以时为序是必要的。以时为序是严格地按照事物的发展脉络,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来安排顺序,不要考虑事物的性质、地位、作用等因素,不能采用新闻体,把你认为重要的或荣耀的事往前写。也不要插叙、倒叙,在写法上添花。

分期划段是由事物本身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是客观的再现,我们要如实记述这个客观事实,就必然会是这个面貌。每个事物都是按阶段发展变化的。同时,由于有些事物的时间跨度很大,为了记述方便,也要分期划段。县区志常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志稿,编者根据掌握的材料,对一段历史人为地选择两三点一记,使发展过程显得跳跃很大,点是有了,但通篇连不上;有的中间也不选什么点,干脆按年排列,搞成资料长编,或流水账式的东西。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