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田石矿区分布及历史介绍

青田石矿区分布及历史介绍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田石产地和矿区范围不大,仅局限于山口、仁庄、阜山、高湖和北山五个乡镇。据《青田石雕志》《青田县志》等记载,青田石主要矿区有13处。据青田山口《林氏宗谱》“谷口图书石记”记载,古时邻近尚有数洞。据此可知,今之尧士当时是青田石的主要产区。古时因山中开采青田石的矿洞称“老鼠洞”而得名。1956年,青田县山口蜡石矿曾设立老鼠坪工区,因山道崎岖,运输艰难,1976年12月停采。

青田石矿区分布及历史介绍

青田石产地和矿区范围不大,仅局限于山口、仁庄、阜山、高湖和北山五个乡镇。据《青田石雕志》《青田县志》等记载,青田石主要矿区有13处。

1.封门

在青田县山口之西五华里,上有巨岩矗立,名沙帽岩,又名抬轿岩,山势十分陡峭。封门,《青田县志》上称“枫门”,山口《林氏宗谱》上称“风门”,民国时也有人误写为“疯门”。传说古时候,有十位石工在山上采石,苦熬一年,终于开到一窝“冻石”。消息传到官府,县太爷整点兵马赶到洞口,声称冻石属官家所有,命石工为之开采交官。石工不从,除一人出洞探听动静被抓获外,其余九人皆因洞口被封闭而屈死洞中。后人为纪念他们,就称此矿洞为“封门洞”。清乾隆以后,一般印学著作及印人都以“封门”称之。20世纪50年代初,在此开辟了工区,产石甚丰,1958年,蜡石矿将封门易名为“丰门”。

封门山,尧士、白垟、官洪矿区

封门山

封门洞开采历史悠久。据清光绪年间《青田县志》载:“枫门洞在县东二十五里,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出冻石温润如玉。中有五塘,其水冬夏不竭,莫知其源。听之泠然有声,石产塘中者尤佳,士人呼为五塘冻石云。康熙间郡守钱公一信,刘公起龙,乾隆间罗令达春,道光年间董令承熙皆有题名。”可见,封门洞三百多年以前已经长期开采。在古代,开采工具极为简陋,要在遍布花岗岩的石山中凿洞开挖雕刻石更非易事,而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封门洞已是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没有上千年的艰苦劳作,是不能有如此规模的。

封门石一般质地细腻温润,石性结实坚脆,色彩丰富明朗,石老不易风化。著名品种有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和蓝星等。

2.旦洪

在青田县山口之南三里许,贴灵溪之左,举目可望。官洪洞的开采历史当在元代以前。据青田山口《林氏宗谱》“谷口图书石记”记载,古时邻近尚有数洞。“外自龙潭头,在后一山系杂岩中开出,其色紫白相间,名紫檀洪。有为坟垄脉阴所关,曾由其子孙宰猪而禁,即名禁猪洪。有色带嫩青者,为头青洞”。由于这一带青田石开采历史长、规模大,在矿洞前堆有大批“烂岩”(叶蜡石),常有人翻动搜选或搬运清理,俗称“担洪”。20世纪50年代初,蜡石矿在此建立工区,就定名“旦洪”。

旦洪(官洪)矿区

旦洪矿区范围广,新旧矿洞多,产量丰富,除出产前述灯光冻、金玉冻、黄金耀、青白石等石外,尚有官洪冻、蜜蜡冻和五彩冻等名石。

3.尧士

山在青田县山口之东三里,旦洪、丰门、白垟三矿区皆在灵溪之左,独尧士矿区位于灵溪之右。1957年,山口出土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的墓志碑一块,其石料即系尧士岩,可见此矿开采历史久远。出产冻石中有蓝花青田、南光青、金玉冻等佳石,许多青田石雕精品石料多出此洞。

清乾隆年间《青田县志》记载:“青田二都有图书洞,青田图书石出此。”查当时二都的示意地图,图书山在灵溪之右,紧靠山口村。据此可知,今之尧士当时是青田石的主要产区。民国时期,尧士山一带称“岩垄”。20世纪50年代初,在此建立尧士工区。所产之石,多紫色花杂,且质地稍粗。70年代,私人在这一带开采甚多,石质石色俱佳。尤其是牛寮坦村民叶南光,他于1975年在外头山山腰凿洞开采,获得大量冻石,多时年产近万斤,称之为“南光冻”。

4.白垟

属青田县方山乡,在山口之南十二里,盛产青田石。据冒广生《疚斋小品三种》记载:“旧有土人采石,耗资无算,祷神;假寐梦白羊,而得此坑,故以白羊名。”20世纪20年代初,蜡石矿在此建立白垟工区。主要矿洞,在西有山岗,杉木成林,名杉树降;在南有开采已久的巨大矿洞,洞底积有泉水,称水洞或大洞;在北有傍依小坑,名坑儿洞。此外,在白垟山之南有茅干湾,近年私人开采者甚众,大小矿洞不下十余处,主要有开出冻石之冻洞,开出头绳络石之头绳络洞,在半山腰之半腰洞,在巨石之下的大岩下等。

白垟石以青白为主,色微黄,多黑纹、棕红纹。此外尚多紫岩,石质稍坚者,时含蓝钉、蓝星和蓝带等。冻石以白垟夹板冻和芥菜绿最为著名。

5.老鼠

清代光绪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位于青田县方山乡根头村之西约三四千米的群山中。古时因山中开采青田石的矿洞称“老鼠洞”而得名。1956年,青田县山口蜡石矿曾设立老鼠坪工区,因山道崎岖,运输艰难,1976年12月停采。根头村民长期以来仍时有开采。1985年采石者有50多人,开洞30多个,以开采叶蜡石为主。

老鼠坪之雕刻石,色彩丰富,石质结实,少细裂,光泽好。只因历来开采规模不大,出产雕刻石不多,对其石料品类缺乏全面认识。此处所产之雕刻石与山口其他矿区类似,如青白石、黄皮、黄青田、蓝钉、蓝星、蓝带和紫檀花等。此外尚有数种较有特色的石料。

6.季山(www.xing528.com)

属青田县北山区双垟乡,在城西25千米,位于乡所在地夏家地西南面3.5千米。因地处山谷,四面环山,祖先季姓迁此,以姓得名。季山石以紫色凝灰岩居多,流纹岩较少。矿区范围广阔,主要矿山有季山的季山头、门前山,周村的龙顶尖等地。在民国时期有较多的开采,据当时的记载,季山头的雕刻石有红、黄两种,黄者质较佳。门前山的雕刻石有红及红带花纹者,红者较多,质均不佳。龙顶尖的雕刻石有黄、白两种,白者较多,质均佳,且产冻石颇多。20世纪50年代之后尚有零星开采,但因交通不便,规模很小。出产主要品种有:竹叶青、红木冻、葡萄冻、龙蛋和岩隐等。

7.岭头

位于青田县城西北25千米,属北山区双垟乡,因地处仁村岭之顶,村设在岭的顶端而得名。相传此山在清代之前已经开采,民国时期称“寺院址坪石”,20世纪80年代有较大规模开采。山上有水洞、山羊洞、南黄洞、三条洞和耳朵腮洞等数十个。岭头石“络”(如木之纤维)十分明显,若不顺“络”则不易雕刻,且易崩裂。含水分较多,开采出洞后需要遮光避风,慢慢阴干,以防风化,久之石性则变稳定。石质一般较粗松,光泽较差。唯水洞所产之石,色质俱佳。出产主要品种有:岭头青、岭头黄、岭头红、何幽石、墨青、岭头三彩和岭头紫线等。

矿脉

矿洞

北山晶矿区

8.武池

位于青田县城西北30千米,因其村南有文武庙,前有池塘一口而得名。武池原分上、中、下堡。雕刻石产于下堡之西南约3千米的饭甑山。民国初年,冒广生《疚斋小品三种》记载:“武池似寿山而次,有红白两种,红者如朱砂,白者如蜡,惟铁皮色杂不净,性尚软腻。”议论十分精辟。

武池是青田石瓯江之左的唯一产地。其石外观上与江右之石迥然不同,石表多黑皮。石中多筋裂,矿物学上属伊利石。出产主要品种有:武池红、武池粉、武池黑、武池花等。

9.北山

青田县北山乡所在地白岩,位于县城西南面26.5千米。村西隔溪有白色大山崖矗立,面对村庄,称为玉岩,后来改称白岩。其东南山岗盛产高岭土和叶蜡石,其中有少量雕刻石。

出产北山晶,为青田石最透明之石,属于富硅贫铝型迪开石。夹顽石而生之层状白色,亦有黄色冻石。质细性软,肌理常有灰白色硬钉。块大者难得。

10.山炮

位于青田县山口区汤垟乡,离乡驻地汤垟西南5.4千米,地处海拔800米高山背。从汤垟到此经过三个山头,每个山头鼓起似泡,得名“山炮”,山民惯用“山泡”称之。

出产山炮绿,为绢云母型青田石。此石色似翡翠,十分艳丽,质细微冻,性坚而脆。肌理有许多白色麻点、黄色斑纹和硬砂块,多裂纹,纯净者难得。

11.渡船头

位于青田县城南面5千米,属于青田县温溪镇。据《青田石考》记载:“渡船头头石多嫩黄色,又所产石亦黄。”渡船头所产青田石显嫩黄色,也有显青色,如枯木青。质地坚韧,色泽莹净。但是此种青田石经过水浸后曝晒就会裂开,故而利用价值不高,很少开采。主要出产渡船黄冻、渡船青冻等。

12.塘古

塘古在青田县城东南25千米,属山口区吴岸乡。地处半山腰的山湾里,早年此地有塘一口,村人居住在塘边,故取名塘浒,今名塘古。据民国初年记载:“塘头岭所产石,土人呼为塘古,其石以全青全黄者为最,青者如封门青,黄者如田黄,而稍见底,性细滑软腻,多光而莹,无硬钉,最宜作印。”20世纪80年代,凿洞数十个,所产之石,普通石料色彩、质地均与山口一带相近,冻石除夹青冻外,出产主要品种尚有塘古青冻、塘古黄冻等。

13.岩门

岩门在青田县城东南18千米左右,属于仁庄镇自然村,21世纪初开始发现并被开采。出产岩门晶,为青田石最透明之石,属于富硅贫铝型迪开石,夹顽石而生之层状白色,亦有黄色冻石,质细性软,肌理常有灰白色硬钉。块大者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