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济堰及周边环境现状与治理情况

通济堰及周边环境现状与治理情况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济堰所在的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的西南部,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三山脉之间,地形属浙南中山区,地貌类型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三种。通济堰即根据其地理形势规划营建而成。瓯江和松荫溪上游通过水污染环境治理,原来污染严重的溪段、渠段绝大部分达到Ⅱ类水标准。当前,影响通济堰水流、水质及周边环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碧湖平原一带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污水。

通济堰及周边环境现状与治理情况

通济堰所在的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的西南部,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三山脉之间,地形属浙南中山区,地貌类型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三种。瓯江(大溪)自西南入境,汇合松荫溪、宣平溪、好溪等水,形成沿江两岸的河谷平原。通济堰所在碧湖平原,属碧湖镇辖区。碧湖平原平坦丰沃,阡陌纵横,瓯江沿东缘流过,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占莲都区平原面积的40%以上,是丽水市三大平原之一,也是莲都区最大的河谷平原,为丽水的主要产粮区。整个平原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谷线东侧临大溪(瓯江)称为前田本,谷线西侧沿山脉部分称为后田本,总耕地面积4.82万亩。碧湖平原西南至东北长约22.5公里,东南至西北宽约5公里,呈狭长树叶状,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约20米。通济堰即根据其地理形势规划营建而成。

碧湖平原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温润多雨,年平均气温18.10℃,系丽水热量最富足区。无霜期240—256天,年平均降雨量1483—1553毫米,适宜连作稻三熟制和多种农作物生长。

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甜槠荷林区。植被类型大体可分为山地草灌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等。樟树是碧湖平原上最为典型的树种,通济堰灌区内现有古樟树数十株,多分布于渠道两岸、湖塘边及村落中。

碧湖平原土地平坦,地面海拔高程在53—73米之间,由河漫滩和阶地组成。成土母质为全新纪(Q4)冲积和洪积物,其上部1—2米为河壤土、壤粘土,下部为结构松散的砂砾石层。旱地为潮土类,以清水沙和培泥沙土属为主。水田主要有潴育形水稻土亚类,培泥河田,泥质田土属。农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种植业以水稻、果蔬为主。

碧湖平原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交界的黄茅尖北麓,干流经龙泉县、云和县进入丽水境内,至大港头镇(即碧湖平原西南端)与松荫溪汇合后称大溪,沿碧湖平原东缘流过。瓯江流域面积1373.65平方公里。松荫溪系瓯江主要支流,发源于遂昌县,流经松阳县后入境汇入大溪,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

通济堰堰堤位于碧湖平原西南端、松荫溪入大溪(瓯江)汇合口的上游1.2公里处,堰堤上游集雨面积约2150平方公里,平均每天能将松荫溪拦入通济堰渠的水量约20万立方米,灌溉碧湖平原中部、南部约3万亩的农田,其中自流灌溉10252亩,提水灌溉19565亩。自古以来,碧湖平原灌溉用水主要依靠通济堰引水灌溉。建国后,相继建成了以灌溉为主的高溪水库(兴利库容815万立方米)、郎奇水库(兴利库容192万立方米),以及以排涝为主的新治河,从而形成了以蓄、引、提、排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碧湖平原水利灌溉排涝系统。(www.xing528.com)

通济堰所处碧湖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是古代“通济古道”的必经之地和瓯江水运交通的动脉。现有五三省道线(丽水—龙泉)、丽龙线(丽水—龙游)公路贯穿境内,水陆交通非常便利。碧湖平原一带人口相对密集,碧湖、大港头、保定等村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碧湖镇位于碧湖平原的中部、瓯江西北岸,是历代碧湖平原上的经济文化中心,系碧湖平原上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总人口约4万人,下辖5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镇内人民街历史街区保存较为完整;大港头位于松荫溪入大溪汇合口的东南岸,是瓯江最具代表性的航运古埠口,具有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保定位于碧湖平原西南松荫溪出口处,通济堰主干渠穿村而过,是丽水历史上的一个名村。

通济堰灌区内民风淳朴,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生活、农耕习俗及礼仪、伦理等非物质形态内容。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历史上传存的正月、端午、八月半庙会戏、农历三月三“设路祭”和“演社戏”、元宵彩灯等活动,唱鼓词、道词、演婺剧等也较为盛行。通济堰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留了龙庙(詹南司马庙)、文昌阁、官堰亭、通济古道、石牛古雕刻、何澹墓、保定窑址、传统民居等文物古迹和碧湖、保定、大港头等历史地段与古村落。

长期以来,通济堰灌区碧湖平原的传统产业以粮食生产为主,耕作制度以绿肥—连作稻、春花作物—连作稻及蔬菜—连作稻为主体。从20世纪末期开始,在碧湖平原实施了粮食自给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宜农荒地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工程,推进了碧湖平原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田利用效率,发展了柑桔、果蔬、食用菌等主导的经济特产产业,并形成了多处果蔬集散型农贸市场。进入21世纪,随着丽水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碧湖平原的产业功能将发生变化,新的农业、工业经济结构并存的格局也将逐步形成。

近年,碧湖平原四周山地原生植被破坏较为严重,现主要以再生林和人工经济林为主,植被将逐步得到恢复。瓯江和松荫溪上游通过水污染环境治理,原来污染严重的溪段、渠段绝大部分达到Ⅱ类水标准。当前,影响通济堰水流、水质及周边环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碧湖平原一带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污水。新的工业产业发展也将对这一区域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