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租界的铁门:战乱隔离与华界的防御措施

两租界的铁门:战乱隔离与华界的防御措施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铁门不仅被两租界用于隔离战乱,有时华界当局亦试图利用铁门为己所用。其间,华界市公安局唯恐生事,曾实施特别戒严,派出大批警察前往站岗放哨,阻挡各处群众向该地涌来,对已抵人员则予以驱散。[32]由此,华界方面有人企图模仿租界设立铁门的意图再一次未能实现。

两租界的铁门:战乱隔离与华界的防御措施

铁门不仅被两租界用于隔离战乱,有时华界当局亦试图利用铁门为己所用。1932年3月5日午后,上海各界在南市西门的公共体育场举行反日大会,华界和法租界当局曾利用铁门采取联合行动予以限制:

斜桥为华法交界之处,今晨两界当局闻上海各界反对撤兵兵民大会在公共体育场开市民大会,即动员全体武装巡捕,到场弹压禁止开始。一面又通知法界捕房将各铁门栏紧闭。以致由卢家湾往老西门之六路电车停驶,行人往是处通过者皆碰壁云。[27]

6月12日上午10时,上海民众反对停战协定援助东北义勇军联合会,又拟在西门公共体育场召开追悼东北、淞沪抗日死难烈士大会。其间,华界市公安局唯恐生事,曾实施特别戒严,派出大批警察前往站岗放哨,阻挡各处群众向该地涌来,对已抵人员则予以驱散。更有甚者,为了断绝交通、设置障碍,曾再度谋求法租界当局的合作。华法交界处铁门遂大半关闭,“仅留小东门、三洋泾桥、郑家木桥、小北门、南阳桥、斜桥数处通行电车”,“于是十七、十八两路由大世界至斜桥无轨电车暂行停驶,入晚仍未恢复。同时法商六路由西门至斜桥有轨电车华商公共汽车由西门至斜桥者,亦停驶一小时许,俟群众散尽,始行恢复”。[28]

1932年“一·二八”战事以后,根据5月5日的中日停战协定,中国的正规军只能退守昆山、苏州一线,在停战区内,治安则由保安团及警察维持。随后,国民政府把参加过作战的上海宪兵第4团、第6团分别改编为准军事性的上海市保安总团第1团和第2团,以便卫戍市中心区域。

几年过去了,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次淞沪中日之战,1936年11月29日,市保安总团团长吉章简曾致函上海市长吴铁城,请求其下属的公安局和工务局与之配合,“于扼要路口,如通沪北闸北各桥梁等处,派出双岗,于岗亭内或附近以便利捕盗为由,预设特种电铃、电灯,如遇敌军发动,一面监视行动,一面按电灯电铃警报后方部队,并在表列地点,仿照租界办法,设置铁栅门及地雷,此门两旁留出便门,必要时可将正门关锁,只留便门通行”[29]。随函还附上了一张表格,详见表10:

表10 上海市保安总团沪北街市阻绝应设铁栅及需用木板数量表[30]

续表

稍后,保卫团方面又绘制了设置铁栅门略图三份[31]上呈,以便市府方面能够明晰。但后者终以“铁栅、木板为上次特种预算所无”“非急要设备”为由,予以“缓议”。[32]由此,华界方面有人企图模仿租界设立铁门的意图再一次未能实现。但正如预料的那样,不久之后,中日双方在淞沪之地终于重燃战火。

【注释】

[1]周本定编译《上海法租界当局有关一·二八事变文件选刊》,《档案历史》1985年第2期,1985年12月5日。

[2]参见《法租界情形》,《申报》1932年1月29日,第11版。

[3]参见《公共租界情形》,《申报》1932年1月29日,第11版。

[4]《难民述虎口余生》,《申报》1932年1月31日,第8版。

[5]方叔远:《一二八闸北避难追忆》,《东方杂志》第31卷第3号,1934年2月1日。

[6]《闸北灾民收容所成立》,《申报》1932年2月1日,第8版。

[7]参见《日机在法租界掷炸弹》,《申报》1932年1月30日,第3版。

[8]《法租界紧急戒严》,《申报》1932年1月30日,第3版。

[9]周本定编译《上海法租界当局有关一·二八事变文件选刊》。

[10]《租界电车缩短路线》,《申报》1932年1月31日,第8版。

[11]《苏州河各桥昨起交通困难》,《申报》1932年2月1日,第5版。

[12]《日人决取自由行动》,《申报》1932年2月2日,第2版。

[13]《昨晚特别戒严》,《申报》1932年2月2日,第2版。(www.xing528.com)

[14]参见《昨日防务更严》,《申报》1932年2月7日,第2版。

[15]参见《昨日上午停战,救出三千难民》,《申报》1932年2月13日,第1版。

[16]参见《南市防务严密》,《申报》1932年2月13日,第1版。

[17]参见《海宁路渭安坊昨开放铁栅》,《申报》1932年2月18日,第6版。

[18]《闸北情状一瞥》,《申报》1932年3月6日,第1版。

[19]《新桥新闸桥昨起开放》,《申报》1932年3月24日,第5版。

[20]参见《海宁路一带铅丝网木桩撤除》,《申报》1932年4月15日,第4版。

[21]参见《界路开放后视察记》,《申报》1932年4月22日,第2版。

[22]参见《蒙古路栅门昨日开放》,《申报》1932年5月21日,第10版。

[23]参见《虹口市民请工部局开放铁门撤除障碍》,《新闻报》1932年5月26日,第8版。

[24]内开:“沪地自发生战事以来,我商店所受损失实非浅鲜。法当局为保障界内市民安全计,于华法交界各处要口均将铁门封闭,断绝通行。敝号等地处虽属租界,适被划出铁门之外,当‘一·二八’事变时,全市罢市,嗣虽忍痛开市,然每日无一客赐顾。究其原因,实由铁门禁闭,交通断绝,顾客无由出入所致也。查华法交界各处,如南阳桥、皮少耐路等处均已开放。敝号等地处华成路口,该处铁门现尚封闭。际兹和局已成,为振兴市面起见,应将该处铁门即予开放,俾界内人民均可自由出入,而敝号等营业当可藉此而兴矣。为此联名函陈,尚乞贵会迅予转请法当局,将华成路口铁门即日开放,以维商业,实为公便等情。”(《南阳桥商联会请开放铁门》,《申报》1932年5月12日,第10版)

[25]《为请开放铁门事致法租界公董局函(5月17日)》,《商业月报》第12卷第6号,1932年6月30日。

[26]参见《法租界铁门全部开放》,《申报》1932年5月29日,第11版。

[27]《战火》第10期,1932年3月6日。转引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九·一八”—“一·二八”上海军民抗日运动史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385页。

[28]《昨晨特别戒严》,《申报》1932年6月13日,第9版。

[29]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号Q1—5—329,“上海市政府有关保安团设置铁门的文件”,第1页。

[30]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号Q1—5—329,第3页。

[31]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号Q1—5—329,第5至7页。

[32]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号Q1—5—329,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