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概述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概述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是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应用性技术,不仅要求完善的检测、分析、判断的手段和方法,而且要求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最佳诊断周期是从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规定要求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修理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概述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是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应用性技术,不仅要求完善的检测、分析、判断的手段和方法,而且要求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诊断参数,确定合理的诊断参数标准和最佳诊断周期。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最佳诊断周期是从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1.诊断参数

汽车诊断参数是指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量,它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工作过程参数是汽车、总成和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输出的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功率、汽车燃油消耗量、汽车制动距离等。它提供的信息较广,是深入诊断的基础。汽车不工作时,工作过程参数无法测得。

伴随过程参数是伴随工作过程输出的一些可测量,如振动、噪声、异响、过热等。该参数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常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

几何尺寸参数可提供总成、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如配合间隙、自由行程、圆度、圆柱度、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等。其提供的信息有限,但能表征诊断对象的具体状态。汽车常用的诊断参数见表1-1。

表1-1 汽车常用的诊断参数

978-7-111-43466-5-Chapter01-1.jpg

(续)

978-7-111-43466-5-Chapter01-2.jpg

2.诊断参数标准

诊断参数标准是对诊断参数限值的统一规定,利用诊断参数量测量值对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价的依据。根据来源可把诊断参数标准分为三类。

(1)国家标准 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可用于诊断的技术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汽车行驶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如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及简易工况)》等。这些标准可反映汽车或汽车某机构的工作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检测与诊断中,如:制动距离可反映汽车制动系统的技术状况;排气中CO和HC含量大小除反映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外,还可综合反映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技术状况和燃烧情况。

(2)制造厂推荐标准 指由汽车制造厂通过技术文件对汽车某些参数所规定的标准,一般主要涉及汽车的结构参数,如气门间隙、分电器触点间隙、车轮定位角、点火提前角等。这类标准一般在设计阶段确定,并在样车或样机的台架或运行试验中修订,与汽车的使用可靠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性有关。(www.xing528.com)

(3)企业标准 指汽车运输企业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标准。这类标准因汽车使用条件不同而不同,如:在市区与公路、平原与山区不同道路条件下,汽车使用油耗相差很大,不能采用统一的油耗标准;汽车在矿区使用较在公路上使用,润滑油的污染速度要快得多,应采用不同的润滑油换油周期。

汽车各项诊断参数的标准,一般都应包括诊断参数的初始标准Pf、诊断参数的极限标准Pn和诊断参数的许用标准Pd

1)诊断参数的初始标准Pf相当于无技术故障的新车诊断参数的大小。对于汽车的某些机构或系统(如点火系统、供油系等)来说,Pf是按最大经济性原则来确定的。这一标准可在汽车运用过程中一直使用,例如,对某种型号汽车来说,它的点火系统最佳点火提前角在使用中应一直保持在3°~8°范围内,因为这项标准能确保汽车获得最大的动力性和最好的经济性。

2)诊断参数的极限标准Pn指汽车失去工作能力或技术性能将变坏,以及行驶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时所对应的诊断参数值。诊断参数的测试值超出其极限标准值时,汽车将不能再使用。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次诊断,并把诊断结果与诊断参数极限值比较,可预测汽车的使用寿命。诊断参数的极限标准值,由国家机关技术部门制定(如汽车修理标准)。

3)诊断参数的许用标准Pd是汽车保养工作中定期诊断的主要标准。在许用标准内汽车无需进行保修工作。如果在汽车运用过程中,发现诊断参数值超出了许用标准,即使汽车还有工作能力,也不能再等到原来的保修间隔里程才进行保修了,要适当提前安排保养或修理,否则汽车的技术经济性能将下降,故障率将升高。

诊断参数标准的初始值、极限值和许用值,可能是单一的数值,也可能是数值范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诊断参数随行驶里程的变化关系如图1-1所示。

3.诊断周期

诊断周期是指汽车诊断的间隔期,以使用时间或行驶里程表示。诊断周期的确定,是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同时消耗的费用最少,从而获得最佳的诊断周期。

根据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部[1990]第13号令),运输业汽车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制度。该规定要求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修理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又规定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即根据车辆检测和技术鉴定的结果,视情按不同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既要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要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既然规定在二级维护前进行检测诊断,则二级维护周期(间隔里程)就是我国目前最佳诊断周期。

978-7-111-43466-5-Chapter01-3.jpg

图1-1 诊断参数随行驶里程的变化情况

D—诊断参数P的允许变化范围 Ld—诊断周期 PfC—诊断参数P随行驶里程L的变化 A′—P变化至与Pd相交,继续行驶可能发生故障 B′—P变化至与Pn相交,继续行驶可能发生损坏 C—发生损坏 AP变化至A′后可继续行驶,至最近的一个诊断周期采取维修措施

AB—采取维修措施后,P降至开始标准Pf,汽车技术状况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