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天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1982 年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3 日,县委召开第五次党代会, 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决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其次是合理布局,调整教育内部结构,保证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天门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1982 年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3 日,县委召开第五次党代会, 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决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

党的建设别开生面。在抓党的思想建设中,主要抓了全体党员和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在全社会中开展了党风党纪的教育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4年4月27日,县委、县政府以天发〔1984〕13号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建设文明单位活动的决定》,提出了要“把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建设城乡文明单位的活动推向新阶段”。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教育事业进入振兴时期。首先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推倒“两个估计”,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理直气壮地抓教育质量。其次是合理布局,调整教育内部结构,保证教育事业协调发展。1985 年,全县幼儿园发展到 139 所,入园幼儿 19154 人,适龄幼儿入园率为 24%;小学发展到 779 所,学生 190014 人, 占全县人口数的 13%,小学 7 至 11 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 99.5%, 巩固率为 99.7%,毕业率为 97.3%,12 至 15 周岁儿童普及率为98.9%,非文盲率为 99.7%;小学附设初中班逐年减少,单设普通初中由 1976 年的 608 所减少到 125 所,有学生 57885 人;普通高中由 1976 年的 127 所调整到 11 所,学生 10943 人。农业职业中学从无到有,发展到 3 所,学生 685 人:中专 2 所,学生 1123 人;中等学校学生共 70636 人,占全县人口数的 5%。在调整中重视基础教育,一手抓布局,一手抓师资建设和校舍设备建设,使全县基本形成“幼儿教育起步早,小学教育基础牢,初中教育腰杆硬,高中教育起点高”的局面。天门在全省全国成为高考“状元”县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恢复高考制度后至 1985 年,共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 5866 人,与“文革”前 17 年高考学生总数 (1293 人) 之比为 4.5∶1。仅 1983 年全县有 2222 人参加高考,初选 978 人,实际录取 947 人,占考生总数的 42.6%,录入重点院校的 504 人,占录取生总数的 53.22%。当年 10 月 3 日《湖北日报》头版报道《天门县今年被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居全国之首》。1984 年 1 月 4 日《文汇报》刊载了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天门县上了状元榜》,高度赞扬天门是“赫赫有名的文化之乡”。从 1983 年 9 月起到 1985 年 12 月止,全国各省、市 ( 除台湾、西藏外)共有 4128 名教育工作者和主管教育的领导干部来天门参观访问。

文化繁荣开创新局面。天门的文化工作自 1979 年以来, 全县经过拨乱反正,清除“文革”“左”的错误影响,恢复县文化馆,建立岳口、皂市两个文化分馆和 18 个区、镇中心文化站,15 个乡文化站,办起了影剧院 3 座,区镇场剧院 19 座,乡村影剧院 44 座,12 个区乡村办有剧团,有的地方出现了皮影队、文化专业户等。群众性的学术研究活动也开展起来,1983 年成立天门县陆羽研究会,1984 年建立竟陵派文学研究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文化文艺活动开始恢复生机;传统花鼓戏《站花墙》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花墙会》,1980 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影片,在全国发行放映。自编创作的《水乡情》,1985 年在省首届戏剧节评比会上获创作、演出、音乐三枚金牌奖和主角、配角、导演三枚银牌奖,该剧 1987 年 4 月进京会演,演进中南海,轰动北京城。到 1986 年止,全县共有业余作者 500 多人,其中有中国作协湖北分会会员 3 人,有音乐协会会员 5 人,省“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 5 人,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3 人,省美术协会会员 1 人,被省、地以上刊物和电台采用的文艺作品有 340 件,获中央省级奖的文艺作品有 28 件。1990 年,全市有乡镇剧团 6 个,村剧团 40 个。

1980 年 8 月落成的天门第一家露天电影院 ( 可容纳 2000 人)

广电事业快速发展。县广播电台是湖北最早的一个县级广播电台,它将有线和无线结合起来,分早、中、晚三次播音,全县入户喇叭 19.4万余只,入户率为 76.6%;天门电视台于1985 年 12 月开播,全县各类电视机已发展到 4 万余部,丰富了 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1988 年 8 月,投资 1000 多万元的广电中心大楼投入使用。首次向全市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以后电视台设施不断配备和更新升级。(www.xing528.com)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1985 年,全县有县属医院6 个,乡镇卫生院 21 个,卫生所 88 个,村医务室 785 个,病床3570 张。全县有医护人员 4150 人,其中医师 15 人、检验师 8 人、其他技师 12 人。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进行胸腔、颅内、断臂修复、自体肾移植等难度较高的大型手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天花已经绝迹,梅毒、头癣、血吸虫病、血丝虫病也基本消灭。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县人均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 35岁提高到 69 岁。

天门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县有业余体校 1 所,实力雄厚的项目有篮球乒乓球、射击等,1984 年成立体育协会天门分会,下设有篮球、乒乓球、田径武术、棋类、钓鱼、老年体育等协会。至 1987 年止,全县有各类各级裁判员 71 人,各级教练员 41 人,各级运动员 588 人,大小运动场所 651 个。并开始兴建县体育馆,体育设备逐渐完善。马湾业余体校培养出来的胡小新,1984 年获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金牌 1 枚,银牌 2 枚。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1980 年至 1985 年市政建设投资为 790.19 万元,占总投资的 75.33%,城区扩大东湖路、南环路、北环路,铺设 10 条柏油路面。岳口、皂市、干驿、渔薪、彭市、张港、多宝、麻洋、九真、卢市等老集镇也开始扩充改造。1985 年,全县 10 个区辖镇、11 个乡村集镇的建设用地为 1.08 万亩( 含居住、公共建筑、生产用地、道路用地),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86.01 万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 113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4.11 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 38.9 万平方米,平均每人居住面积 16.12 平方米。公用设施配套发展,多层房屋此起彼兴,农村住房开始由砖木结构逐渐趋向钢筋水泥结构,平房逐渐趋向楼房。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也开始引起各级组织和各界人士的重视,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有专门的环保局来抓这一工作,并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执行。

创建文明城市的号角从这一时期吹响,全县城乡广泛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条战线和各个地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1985 年全县有 717 个文明单位,1.24 万户五好家庭。一种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守纪律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党政组织,通过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序地进行了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稳步地进行了工作着重点的转移,使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有了稳定的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推行经济责任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增强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使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工农业经济结构体系和经济效益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开始得到改善和健全,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已纳入各级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为天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打下了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