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的趣味:生活美与绿色设计的关系

设计的趣味:生活美与绿色设计的关系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活美设计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生活之美便是设计之美的终极目标,离开了生活,设计之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业生产在关注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同样应该关注全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保护,应运而生的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逐渐成为全球所共识的设计新潮流,设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设计的趣味:生活美与绿色设计的关系

(一)生活

设计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生活之美便是设计之美的终极目标,离开了生活,设计之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类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物品,它们给予人的视觉感受、触觉感受、空间感受以至复杂的心理感受。而设计艺术就是建立“生活美”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社会的“生活美”的物化形态。

从传统的手工业到工业化生产,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种类等各个方面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美化、充实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生存质量。在设计发展过程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调整对物质产品的认识,而决定着设计的形式与理念。进入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设计活动的认识逐渐趋于雷同,那就是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环境的、工具的、人自身的需要。这样对设计的生活之美注入了时代的性质、经济的性质、意识形态的性质,使得生活之美具有更为广泛而具体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生产对环境与资源的日益关注,增大了对负面影响的投入和研究力度,以关注资源与环境为前提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要求,逐渐成为设计发展的主流。工业生产在关注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同样应该关注全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保护,应运而生的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逐渐成为全球所共识的设计新潮流,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1]

设计之美的生活美,具体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衣、食、住、行、用,因之而表现出服饰美、饮食美、建筑美、交通工具美和器物(产品)美。(www.xing528.com)

(二)建筑美

人类地面建筑的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进入农牧生产之后开始的。如法国布列塔尼半岛上的长方形的巨石阵,其形态繁多,主要作为宗教纪念物;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一些呈“井”字形的木质建筑物;在《史记》中有“黄帝居轩辕之丘”“(尧为舜)筑仓廪”“垂主工师,百共致功”等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由“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游牧生活,进入居有定所的农牧生活。很明显,原始的建筑除了给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外,还有祭祀、储物、圈牧、墓葬等多种目的。

当然,建筑作为人类居住的功能实体,遮身避雨、挡风防晒和避免凶禽猛兽的袭击,应该说是其基本的要求。早在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提出了建筑的三个原则:坚固、适用、美观。建筑学也正是以这三个目的汇合点作为建筑理论的出发点。伊尔·沙里宁将这三个因素分别对应为功能、结构(技术)和艺术(形式)。建筑师围绕“功能、结构、艺术”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建筑美也从这三个方面而得以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