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治教育教程: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关系

法治教育教程: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关系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案件事实的客观性与法律事实之间是有距离的,甚至有非常大的距离,更有的完全背离客观事实。总之,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两个层面的术语,诉讼过程中各方都在试图还原客观事实,但实际上各方最终得出的事实仅为法律事实。在二者的关系上,法官所追求的法律事实应当以与客观事实最大程度一致为目的,追求法律事实的过程实质上是还原客观事实的过程,故而客观事实可以称作法律事实的一个上位概念。

法治教育教程: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关系

法律上所说的事实并不是客观上的事实,即法律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法律事实是由各种合法证据“拼凑”出来的“法律上的事实”。因为司法人员不是神仙,他们无法使用“仙术”让时光倒流到纠纷发生的时刻并亲眼观察,案件的发生通常是在一段时间以前,从事法律工作的律师、法官都不可能在场,任何人都无法准确描述、再现客观事实,即使某些当事人能够准确描述、回顾客观事实,司法机关、法院法官一般都不会百分之百地相信或采纳。

因此,法院认定事实,不可能依人们的直观、不可能根据当事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亲身感知,来判定案件事实的真伪。一个案件事实的客观性与法律事实之间是有距离的,甚至有非常大的距离,更有的完全背离客观事实。这一距离越小,自然越接近客观事实,这或许是部分当事人所希望的,甚至是诉讼追求的目的。但这一距离的缩小依赖于一个案件中的真实、合法证据的多寡,合法真实的证据越多,自然依据其作出的裁决就越接近客观事实。因此,司法人员只能用搜集到的合法证据来推定事实。当然,证据越充分,法律事实就越接近客观事实。(www.xing528.com)

总之,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两个层面的术语,诉讼过程中各方都在试图还原客观事实,但实际上各方最终得出的事实仅为法律事实。为了让法律事实尽量不偏离客观事实或不至于偏离得过多,诉讼过程将极其依赖证据的运用,这就是为何诉讼程序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即以查证属实的证据为依据的原因。在二者的关系上,法官所追求的法律事实应当以与客观事实最大程度一致为目的,追求法律事实的过程实质上是还原客观事实的过程,故而客观事实可以称作法律事实的一个上位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