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崇尚和合与追求至善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崇尚和合与追求至善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尚和合、忠心报国、自强不息等价值观念的有机结合,构成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根基中国传统价值观认为,国家不仅是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的地域和物质基础,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崇尚和合与追求至善

崇尚和合、忠心报国、自强不息等价值观念的有机结合,构成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它不仅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为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价值智慧。

1.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崇尚和合、和谐为贵的民族,它既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的价值理想

和合思想中华民族古已有之,《国语·郑语》说“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商契是商代的祖先,他能了解民情,因伦施教,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百姓和睦,皆得保养。《尚书·尧典》以“协和万邦”作为指导思想,认为这样黎民百姓才能变恶为善、和平共处。《乾·彖传》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即天道变化,社会与时协行,原有的政治、经济关系和人的等级地位都发生变革而有冲突,就需要各自端正其符合现实的性命,各正其位,各得其所,这样万物才能发育生长,万国才能和谐安宁。

和谐是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民族、种族、国家、宗教、心灵、文明间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和谐、协调、和合。和谐既具有理想价值,也具有实践价值。它不仅是个人自由与社会公正、公平价值的融通,也是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富裕、发展与合理、合法、诚信、明德、友爱等社会公德价值取向的融通,又是普遍理性与特殊情感价值状态的融通。这三种融通的价值导向是和谐、协调、和合。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命题与核心价值,是心灵关怀与价值理想,是精神家园与终极关切。从实践价值而言,和合需要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心正、身修而止于至善;人人有一颗和善的心,即“不忍人之心”,推之家庭,不仅要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且要全家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杜绝后门,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由家庭推及人际,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做到真实无妄、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根基(www.xing528.com)

中国传统价值观认为,国家不仅是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的地域和物质基础,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中国自古就有“家国一体”的思想,如《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为此,“忠孝合一”便成为“家国一体”思想的具体实现方式。

礼记·祭统》中说:“忠臣以事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孔子则以“孝慈则忠”将“忠孝合一”的出发点和归宿完整地呈现出来。在“家国同构、忠孝合一”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后世的中国人便用实际行动日渐形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精忠报国”的爱国、救国、兴国的行动自觉。最重要的是,在长期历史积淀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家国同构、忠孝合一”的思想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当中,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根基,升华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因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世代遗传,才会让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众志成城,挽救民族危亡、创造文明奇迹,才使中华民族无论经历战争侵略,还是天灾困扰,都能够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华民族自古坚持养成“自强不息”的能动精神和“厚德载物”的担当精神,这既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和精神支柱,又是激励中华民族不畏险阻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3]这种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智慧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正因为有这样的价值智慧和精神支撑,才会在不懈奋斗中拥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高昂的奋斗状态,才会始终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