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东国际机场:多航站楼协调运行研究成果

浦东国际机场:多航站楼协调运行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浦东机场目前拥有T1和T2,在三期新建S1和S2完成后,浦东机场信息集成系统承载着四个航站楼/卫星厅的生产信息数据的整合和资源的分配。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进行资源分配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资源之间的联动关系才能做到协调运行。3)多航站楼模式下新系统上线运行风险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新系统上线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和困难,该工作是系统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浦东国际机场:多航站楼协调运行研究成果

目前,浦东机场从集成信息系统构建以来,都是以IMB作为数据和信息交换的核心,而AODB作为数据存储为核心。AODB集成了航班信息显示系统、航班信息管理系统、离港系统、泊位引导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等机场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和信息。机场其他系统则通过IMB平台从AODB获取航班信息等相关数据,并将自身数据和信息通过IMB平台输送到AODB中,再通过IMB平台输送至其他系统中,整个过程IMB起到数据和信息的转发和路由功能。随着三期卫星建设,现有浦东机场的信息集成系统进行了升级,其最为主要的升级是在原有一级IMB下建立了二级IMB平台来分担一级IMB平台运行压力

但对于航站楼运行模式而言,无论以AODB作为运行核心还是以IMB作为运行核心,其系统结构都相对简单,生产运行调度也比较明确。然而浦东机场目前拥有T1和T2,在三期新建S1和S2完成后,浦东机场信息集成系统承载着四个航站楼/卫星厅的生产信息数据的整合和资源的分配。这种情况下航站楼的运行模式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新建卫星厅必然需要新建业务系统来支撑新建卫星厅运营需要,建设过程中也将面临诸多问题,如:信息系统的运行(单、多)中心模式;T1/T2的业务系统与S1/S2业务系统的关系;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新系统上线运行存在的风险。

从浦东机场三期建设中可以发现,信息集成系统仍然是单中心运行模式,把整个机场看成一个整体,无论是航站楼还是卫星厅都只是机场资源的一种。此时在机场运行时就需要将航站楼作为资源分配给每个航班,航站楼成为航班的一种属性,当进行机位、值机柜台和行李转盘等资源分配和进行航班显示时,只需要根据这个属性定义分配或显示规则就可以灵活操作了。

1)T1/T2与S1/S2信息系统关系

新建卫星厅必然要新建相应信息系统来支撑其业务运行,但是新建卫星厅不意味着原先T1/T2的信息系统停用和废弃,因此需要处理好航站楼与卫星厅的新老信息系统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整个机场流畅运行。

(1)完全新建系统。业务相对独立,且比较关键,可以考虑重新建设,如泊位引导系统等。泊位引导系统前端摄像机和探测器,中央控制单元有中央控制器和视频切换器,该系统相对较为简单,新增系统的维护上没有增加太多的复杂性和难度。由于泊位引导系统的关键性,新建系统能够有效分散出现故障带来的风险,并在通信链路上可以为航站楼泊位引导系统提供备份。

(2)延伸建设。业务上逻辑相对较为简单,负载相对较小,现有系统为满足改扩建后的业务需求可以采用延伸建设;技术上现有系统的技术实现具备可扩展性;管理上系统满足统一运维、统一管理要求。如离港控制系统等。若航站楼原有系统后台服务器资源满足新建卫星厅后台服务器资源的需求,只需要在卫星厅中增加前端设备即可。若航站楼原有系统后台服务器资源无法满足新建卫星厅后台服务器资源需求,也可以按照需求增加服务器资源数量。但是系统架构、系统性能和运维管理等均沿用原系统。(www.xing528.com)

(3)升级原有系统。如资源分配和航班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资源分配和航班信息管理需要统一管理,并且也只能有一套系统存在,若航站楼原有信息系统从性能、用户友好等各方面都能够满足业务运行需求,则不需要重复投资建设新系统,从而减少投资成本。资源分配包括值机柜台、行李分拣转盘、机位和分拣口等。上海机场资源分配共用一套系统。

2)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资源分配和管理

机场运行资源主要包括候机楼、跑道、滑行道、机位、登机口、候机区、登机桥、值机柜台、行李分拣转盘和行李分拣口等,这些资源会在航班的不同时间段被使用。单航站楼运行模式下进行资源分配时不需要考虑航班的候机楼属性,各种不同资源之间关系不紧密。而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若一个航班的航站楼属性发生变更,则航班机位、登机口、值机柜台和行李分拣口等都有可能发生改变,航班显示内容和区域也将发生变更。为了保证资源的灵活调配,机场资源分配管理系统应只有一套系统。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进行资源分配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资源之间的联动关系才能做到协调运行。此时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航站楼作为资源分配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当航站楼变更时,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再进行其他资源的变更,这样将会使系统处理逻辑相对清晰和简单。

3)多航站楼模式下新系统上线运行风险

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新系统上线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和困难,该工作是系统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与运行中的系统进行联调和连接并最终上线,而这些工作必须在夜航结束之后才能够进行,对于浦东机场航班比较繁忙,夜航结束时间很短,因此需要制订详细计划和应急保障措施。上线时需要根据不同系统制订不同计划,并充分考虑各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保障联调。为上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出故障后原系统运行做有效的保障。

系统上线运行演练工作也至关重要,通过多次演练能让工作人员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也能让工作人员提前适应系统的工作方式,缩短磨合期。尤其需要重视的是系统联合演练,此时应由各业务部门充分参与演练。演练的计划制订是否完善,将是演练是否成功的关键。演练计划中案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各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运行情况,也才能够检验信息的传递是否流畅。通常每一次演练都能让系统集成商和子系统的提供商发现很多问题,而集成系统运行也在一次次的演练中趋于平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