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东国际机场4.2号航站楼方案征集

浦东国际机场4.2号航站楼方案征集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8月,为配合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我们开展了2号航站楼的国际方案征集工作。图1-72号航站楼国际方案征集的方案图1-8美国兰德隆与布朗公司和杨·莫能建筑事务所合作的中标方案图1-9航站楼规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航空旅客量的增长总是一条比较平顺的发展曲线,而设施能力的增长却是一个台阶状的折线。但是,航站楼有一个合理最小规模问题。三层式航站楼结构。

浦东国际机场4.2号航站楼方案征集

2003年8月,为配合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我们开展了2号航站楼的国际方案征集工作。2004年2月,机场建设指挥部组织13位专家对应征的5个方案(图1-7、图1-8)进行了评审。我当时已被调任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作为专家参加了这次评审。

在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中,我们建成了一个年旅客量2 000万人次的航站楼。到二期的时候,2号航站楼要建多大?就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是再建一个年旅客量2 000万人次的航站楼呢?还是一下子建设一个年旅客量6 000万人次的航站楼呢?”5个投标方案对此问题的回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建一个大的航站楼主楼和前置廊,以后再分别建设两个卫星厅,来满足第三个、第四个年旅客量2 000万人次的需求(图1-8);另一类就是一次性建设一个年旅客量6 000多万人次的航站楼(图1-7中的G方案)。

图1-7 2号航站楼国际方案征集的方案

图1-8 美国兰德隆与布朗公司和杨·莫能建筑事务所合作的中标方案

图1-9 航站楼规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航空旅客量的增长总是一条比较平顺的发展曲线,而设施能力的增长却是一个台阶状的折线。在图1-9中,虚线(市场需求)以上,与台阶形折线间围成的区域是空置的资源,市场需求虚线以下,与台阶形折线间围成的区域是航站楼超负荷的部分。理论上来说,台阶形折线与市场需求虚线间的面积越小越经济合理。但是,航站楼有一个合理最小规模问题。一座航站楼建成后,机场的旅客处理能力就升上了一个台阶。那么这每一个台阶到底要升多高呢,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投资课题。我们往往会忽略这是一个投资效益问题,往往会简单地从形式上考虑,把航站楼做得很高大上、规模很大。我不是说规模过大的航站楼永远没用,而是说如果它过多地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会使其作为无效资产被长时间闲置。

浦东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方案评标的时候,我用图1-9说服了多数评委,即“一步做到位是不经济的”。所以,我们最终选定美国兰德隆与布朗公司与杨·莫能合作的H方案为中标方案,这是一个分3~4个台阶发展到8 000万人次的年旅客量的方案。(www.xing528.com)

H方案的主要特点包括:

(1)一个屋檐下的航站楼主楼。规划由三个呈U形布置的航站楼主楼围绕陆侧交通中心。

(2)一体化交通中心。陆侧交通中心与航站楼完全一体化规划设计,并一次性建设完成。

(3)东西相对独立、南北一体。由1号、2号航站楼分别对应1号、2号卫星厅,分别提供给天合联盟和星空联盟为主使用,形成东西相对独立,南北(即主楼和卫星厅)一体化运营的基本格局。

(4)三层式航站楼结构。将国际、国内楼层按上、下层布置,国内实行进出港混流,大大方便了旅客转机,同时也提高了站坪利用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