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效

农村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效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落后农村富有剪纸、刺绣、砖雕以及皮毛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是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采取“非遗+”的发展思路,生产性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能、技艺。吴忠巧儿刺绣坊、隆德魏氏砖雕有限公司、盐池恒纳手工地毯公司等将传承培训和生产性保护相结合,采取“非遗+企业”“基地+合作社”等形式,不仅使非遗项目得到广泛传播、发展,而且形成了开拓市场、增收富民的新途径。

农村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效

宁夏落后农村富有剪纸、刺绣、砖雕以及皮毛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宁夏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出发,以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一是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以扶持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为抓手,鼓励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文化能人融入基地开展技艺传习与作品生产,推动传统工艺项目产业化发展,逐步把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带动农村群众传习手工艺制作赚上“文化钱”。二是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对外交流、销售平台。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内外文博会、展览会等,搭建展示销售平台,畅通营销渠道,增加收入。组织落后农村刺绣传承人到江苏苏州市考察学习,邀请江苏刺绣专家来宁夏举办全区刺绣传承人培训班,提高技艺水平,促进作品生产和销售。支持海原县将刺绣、剪纸作为“离土”脱贫的产业之一,与苏绣研究所结对建立海原刺绣基地和非遗孵化产业创业基地,联姻上海、苏州等地知名公司,探索公司+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的发展路子,打造“前店后厂、订单制作”模式,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600人次,年产值1500多万元,620户建档立卡户妇女在照顾好老人和孩子的同时,足不出户就能创收1000~3000元。初步形成8家专业合作社、12个专业示范村、2900名专业制作人的产业规模,产品进入国内重要展会、旅游区展出销售,圆了山区妇女的创业致富梦。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采取“非遗+”的发展思路,生产性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能、技艺。吴忠巧儿刺绣坊、隆德魏氏砖雕有限公司、盐池恒纳手工地毯公司等将传承培训和生产性保护相结合,采取“非遗+企业”“基地+合作社”等形式,不仅使非遗项目得到广泛传播、发展,而且形成了开拓市场、增收富民的新途径。大力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外引内联、提质增效,提升非遗特色产品研发和营销水平。西吉县金山文化大院将非遗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联合新营、二府营等5个村跨村联建非遗展示室、村史馆、民间才艺展示大舞台、体验性农家小院、小杂粮传统工艺加工等,让文化服务多了维度,让文化产业多了温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