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单方事故的原因及鉴定案例

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单方事故的原因及鉴定案例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汽车单方事故的现场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汽车理论,汽车在雨中高速通过积水较深的水洼时会产生一种“水膜效应”,导致汽车失控酿成事故。案例6-8是两辆小轿车相继在高速公路同一地点失控冲出路外倾翻的奇特事故,我们通过对现场的分析,证实这正是水膜效应的结果,于是运用国外文献给出的试验公式做出了车速鉴定。本章选入的8个案例,代表了汽车单方事故的大多数类型,很可能在实际中还会碰到新的类型。

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单方事故的原因及鉴定案例

所谓汽车单方事故,是指汽车在未与其他车辆或行人碰撞的情况下,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或因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如结冰路滑、雾天视线不良等)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对于这类事故的处理,虽然不存在当事各方相互索赔的问题,但交管部门需要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才能对案件依法进行处理。这当中,肇事汽车的车速鉴定是重要的依据,交管部门需查明,在引发事故的诸多因素中,是否存在肇事汽车超过限速行驶的违规行为。

汽车单方事故的现场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汽车冲出路外坠落山谷或河流,汽车在路面发生侧滑或侧翻后与障碍物碰撞,高速公路上汽车碰撞、刮擦护栏后倾翻等。由于引发事故的原因、事故现场形态各异,因而对于汽车单方事故,我们不能像对其他种类事故那样,归纳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公式和方法。汽车单方事故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在机动车碰撞事故中,最重要的动量守恒公式在这里基本无用。这是因为,在汽车与公路护栏、路外山体或坠落山谷与地面的碰撞中,与汽车相撞的另一方与地球固连,其质量可认为是无限大,于是动量守恒的基本公式(3-3)就失去了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缺少了动量守恒这个理论工具,我们对这类事故的车速鉴定就无能为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案情,灵活地运用制动印(或类似制动印)公式、侧滑和侧翻公式、平抛公式、小轿车形变量与有效碰撞速度关系的试验公式等进行车速计算。实践证明,只要熟练地掌握系统力学分析这一理论工具,绝大多数这类事故都能获得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汽车因发生侧滑或侧翻冲出路外的事故中,如果路面上留下了事故汽车侧滑或侧翻的轮胎印迹,那么运用侧滑公式(2-34)或侧翻公式(2-48),就能够相当准确地计算出肇事汽车在发生侧滑或侧翻时的行驶车速,而不用再去管此后汽车发生了什么碰撞,这是对这类事故计算车速的最可靠方法。本章案例6-1和案例6-2就属于这种情况。案例6-1为大型公交车发生侧滑后撞破大桥护栏坠河;案例6-2则为大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侧滑后碰撞路中央护墙。两起事故都极为复杂和惨烈,但两车都在路面上留下了侧滑的轮胎印迹,于是只要测量弧形印迹的相关参数,运用侧滑公式(2-34)就能相当准确地计算出肇事汽车在发生侧滑时的行驶车速,使看似十分复杂的特大事故的车速鉴定简单得到解决。案例6-3则是大货车在公路弯道处的侧翻事故。虽然肇事大货车没有在路面上留下侧翻前轮胎的擦地印迹,但侧翻前该车在弯道上正常行驶,因此弯道的半径就可以视为侧翻汽车的转弯半径,于公式运用侧翻公式(2-48)便可求解。

如果汽车在事故发生前没有发生侧滑,或者虽然发生了侧滑,但办案方当时未对侧滑印迹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而事后又无法弥补,那么上述方法便不能使用。这时可运用动能定理,分阶段(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碰撞、刮擦护栏后倾翻,可分为制动或侧滑减速、碰撞、刮擦护栏减速、脱离护栏后倾翻车身刮地滑行减速等阶段)计算摩擦力和撞击力做功所产生的减速。案例6-4和案例6-5代表了常见的在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碰撞刮擦护栏事故。两案的事故形态又有所不同:案例6-4中,小轿车与护栏碰撞导致车头严重损毁,计算汽车的减速时,需要运用小轿车形变量与有效碰撞速度的试验公式(3-13)或式(3-14)计算碰撞对汽车的减速;而在案例6-5中,小轿车爬到了护栏上,底盘骑着护栏滑行,车头无明显损伤,只需计算与护栏刮擦的减速。这两个案例代表了大多数小轿车碰撞护栏的事故。不同的事故,案情虽有所差别,但计算车速所使用的方法和计算程序与这两个案例大体相同。(www.xing528.com)

有的汽车单方事故涉及汽车坠落山谷,只要我们能够确定汽车的第一坠地点,那么就可以运用平抛公式(2-6)计算汽车在离开路面瞬间的车速,再辅以制动印公式计算汽车在冲出路面前制动滑行或挂档带发动机运转空驶滑行的减速,就能够对汽车在事故发生时的行驶车速做出鉴定。案例6-6和案例6-7属于这类事故。

案例6-8是一种比较少见、特殊的汽车单方事故。根据汽车理论,汽车在雨中高速通过积水较深的水洼时会产生一种“水膜效应”,导致汽车失控酿成事故。国外文献介绍了计算水膜效应车速的试验公式。案例6-8是两辆小轿车相继在高速公路同一地点失控冲出路外倾翻的奇特事故,我们通过对现场的分析,证实这正是水膜效应的结果,于是运用国外文献给出的试验公式做出了车速鉴定。

总之,对于汽车单方事故的车速鉴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章选入的8个案例,代表了汽车单方事故的大多数类型,很可能在实际中还会碰到新的类型。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只要车速鉴定工作者具有扎实的力学理论功底,并且在物证的收集和分析上下了功夫,那么无论多么疑难的事故,都能找到解决的途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鉴定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量实践的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