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设计启发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设计启发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居住区具备较为整洁的环境、大面积的绿地和完备的设施,这是传统社区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在营建安全的儿童活动空间方面,除了本书第三章中讨论的要点,现代居住区可从传统社区获得以下几点的启发。⑤设施与参与度。传统社区里,儿童在有限的空间、材料的限制下,能挖掘出最丰富的游戏内容。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设计启发

现代居住区具备较为整洁的环境、大面积的绿地和完备的设施,这是传统社区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在营建安全的儿童活动空间方面,除了本书第三章中讨论的要点,现代居住区可从传统社区获得以下几点的启发。

①无车化的活动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居住区在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人车分离,除满足消防要求外,其他的靠近主要单元建筑主要出入口的道路都应该禁止车辆自由通行。车行道路应该沿着住宅外围布置,最大化不干扰内部的活动空间。

②宜人的尺度与围合。为了兼顾经济利益和指标规范,现代居住区规模往往偏大,十来栋建筑成为一个组团已是常态,这样的围合,尺度太大,即使公共活动空间没有车辆,也不利于建筑内部对外部的监视。这样的尺度,因为容纳了太多的住户(尤其是高层),给儿童之间的熟知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每个组团能保证在1~3栋建筑间内向围合,形成类似上文提到的家属院中的“凹”形空间,对住户交往来说就显得十分宜人。这样的围合以促进邻里关系的认知和交往为指标,而非以规范的面积区分规模。

③必要的人文要素。前文研究已经反复提到,对孩子的文化熏陶应该无处不在,反映在建筑形式、空间要素、自然要素、标识设施、住区内固定的集体活动等各方面。

④建筑的朝向和空间视线的渗透。现代居住区基本呈单元式布置,从一个单元入口进入公共部分,各个住户的主要门窗往往以朝向为主要参考价值进行设计,很难确保围合起来供孩子们活动的空间能最大化地被室内监视。因此,建筑的居住形式需要改革,应基于以下几点。

·所有的住户至少拥有一个主要空间能和围合空间进行视线无障碍沟通;(www.xing528.com)

·板楼可以横向发展,减少竖向高度,增加横向长度,形成街道式围合空间;

·围合空间内适当降低常绿植物的使用,利于视线渗透;

·院落不仅仅存在一层空间,可竖向发展,在竖向上形成不同的儿童空间互动节点;

·增加建筑处于一层的住户数,并且每户的开门朝向围合而成的空间。

⑤设施与参与度。传统社区里,儿童在有限的空间、材料的限制下,能挖掘出最丰富的游戏内容。现代居住区有相当齐全的设施——凉亭、沙地、草地、水池路灯、儿童游戏器械,但是各种设施的平铺直叙或者堆砌都不能吸引儿童,反而会限制儿童的自由玩耍,只有具有一定的空间组织和启发性设计的设施才能有效吸引儿童。除此之外,可以预留弹性空间(比如一大片野花丛生地,或者堆放很多石头及安全的废旧材料的场地),类似传统居住区中无意间保留下来的自然要素(比如生长的花草、可自由堆砌和挖掘的沙地、可以形成雨水自然下渗和汇集的地面),提供孩子们参与并发明玩乐方式的可能性。这些设施和弹性空间的分布和被建筑围合起来的空间是一致的,它们以建筑为围合限定,而不是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