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设计-保障儿童行为安全的重要方面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设计-保障儿童行为安全的重要方面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家是儿童非常熟悉和感觉安全的地方,附近的活动空间为儿童心理安全中的认可安全层次,提高其行为和防卫安全是该安全模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特定住区的环境,要制定以儿童安全为主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对策。这是保障儿童行为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

城市儿童安全公共空间设计-保障儿童行为安全的重要方面

3.3.1.1 核心社区空间安全——主要核心模式

基于以上调查研究可知,居住社区是儿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间结构的主要核心。因为家是儿童非常熟悉和感觉安全的地方,附近的活动空间为儿童心理安全中的认可安全层次,提高其行为和防卫安全是该安全模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①居住区用地布局。用地布局是指居住区周边的土地使用方式,这种土地使用方式以及相应的场所产生的活动会对住区的安全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儿童日常活动空间。比如,在对襄阳市两所小学周边用地进行比较可得知,不同的用地布局直接影响了儿童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偏好和活动内容。因为土地使用方式直接决定了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而经济环境又影响了居住的人群类型。不同的人群所从事活动不一致,因此户外空间的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活动会吸引前来参与的不同人群,这些活动和人群交往会带来潜在的影响儿童公共空间活动的安全因素。因此,环境非常重要,一个大的居住环境对儿童的各项活动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周围环境对于自身的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比较利于儿童学习的公共空间,孩子就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正说明了此道理。

可防范、有良好自然监视、和谐的邻里环境非常重要,而居住区周边的用地布局直接影响到该环境的营造。进行用地总体布局规划时,尽量选择能营造思想安全、具有高度责任感、能主动进行邻里守望的人们活动的用地方式。因此,针对特定住区的环境,要制定以儿童安全为主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对策。

②社区间的过渡空间。现阶段,我国居住用地开发模式决定了每个居住社区必须由外围边界分割开来,居住区开发商总在最大程度上扩展边界,造成居住社区间的过渡空间往往成为狭长的带状(图3-18),在调查中许多小学生反映曾在这样的地方遭遇过诸如抢劫、骚扰等侵害。较为开敞的过渡空间能避免类似空间死角带来的防卫安全隐患(图3-19)。因此,城市设计应该在总体上限定社区间的过渡空间形式。

图3-18 狭窄的社区过渡空间

图3-19 开敞的社区过渡空间

③社区内部的多样交叉活动空间。针对社区各种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设计适合各种人群的活动空间,鼓励人群进入户外活动。从空间出发,提倡单个空间的活动多样化,使不同人群进入同一空间活动,增加空间活动人群的多样化,提高空间的使用人数和使用率。这是因为,多样的人群能满足儿童心理认可安全层次,且不同人群在同一空间进行活动,彼此间能增强邻里间交流,利于建立友善的邻里关系,有利于增强对社区儿童活动安全监督。

④明确的社区建筑布置和道路系统模式。良好的社区建筑应该注重建筑间的“友好互望”关系。住宅建筑成组布置,每组共用一个公共空间,每组中的建筑间视线能互相渗透,且均能监视到共享公共空间内活动的所有儿童。(www.xing528.com)

建筑间过渡空间开敞明亮,不留死角,道路系统实行人车分流,且路网清晰,步行能到达各个公共空间,没有道路死角。

⑤社区精神的营造。这是提高儿童防卫安全的重要方面。建立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标志物,提高儿童对各个空间的识别力和归属感;每个公共空间设计特色各异,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引导其进行户外交流,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加大对儿童的防卫安全和行为安全监督的强度。

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对儿童活动的监视,即住区内生活着不同的人群,可能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都具有差别,但是社区的凝聚力很强,每个人都会主动进行监视,这会让居住区变得安全,这种监视范围包括周边的街道等公共空间。社区精神的营造有助于促使周围居民对居住环境进行监视和防范,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⑥公共空间的场地安全设计要素。这是保障儿童行为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公共空间的场地安全设计包含以下要素:合格安全无尖角的游戏器械、软性地面材料、无毒害植物、针对不同年龄儿童设计的趣味场地、平整的路面、合理的台阶高度、合理的坡度、合理的水池深度和保护措施、器械的牢固性等,具体设计方法和措施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3.3.1.2 学校外空间安全——次要核心模式

学校及附近的活动空间是儿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间的次要核心。关于学校内部活动空间的设计不属于本文的考虑范围;针对学校附近的公共空间安全模式设计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①建立多样、安全的校门口空间。儿童就读的小学出入口应有足够的集散和活动空间。但在调查中,多数小学的校门口空间较为局促,没有足够的集散空间,或者直接通向城市主干道和车流量比较大的道路。

②建立通向学校附近公共空间的明确通道。这种通道必须是以儿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间结构特点为导向的,甚至是可以直接通向不同居住区,以促进儿童上学、放学过程中的活动,促进儿童独立活动许可。我们甚至可以大胆设想儿童专用从家到学校的通道,专用的儿童通道网络没有车辆干扰;其边界和出入口处均设有明显的他人禁行标志;通道网络色彩明亮,边界明显,有专人监管,是从儿童活动需求和安全考虑的理想通道。当然这样的通道系统是种很理想化的构想,毕竟儿童生活在城市中,要在平日生活中感知、观察、认识城市,因此和其他人群共同使用城市通道和公共空间是最可行的方式,可在局部地段根据需求建立儿童专类通道。这样的通道能提高社会对该网络的安全关注和监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儿童的独立活动性,而且能引起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③考虑儿童活动安全的公共空间设计。现有的多数公共空间并没有考虑到儿童安全设计,往往只是从设计者自身角度或美化城市角度出发。设计应融入儿童活动安全需求,满足儿童对公共空间安全的意象,即通透的围合、熟悉的标识、整齐的地面、安全的设施、友善的氛围、易达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