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台湾经济快速发展:农工商业飞跃

清代台湾经济快速发展:农工商业飞跃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是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农业、工商业的飞跃发展使台湾地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经郑氏父子苦心经营,台湾垦殖初具规模。清朝统一台湾后,大量移民涌入台湾。康熙前期,台湾中北部地区仍是荒芜之地,人烟稀少,更是少有汉人足迹。荷据台湾时期,荷兰人曾经推广牛耕。甘蔗是台湾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与荷兰殖民者大力扶植榨制蔗糖用于贸易密切相关。

清代台湾经济快速发展:农工商业飞跃

清代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农业、工商业的飞跃发展使台湾地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一)农业

台湾很早就有了稻作农业,但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到明朝时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农产品仅够维持生存而已。清代台湾农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明末清初,大批农民为了躲避战乱,漂洋过海来到台湾,主要集中于台南附近开垦土地。郑氏统治台湾时期,大力招徕,沿海破产农民源源不断地进入台湾,其中以福建人为多。经郑氏父子苦心经营,台湾垦殖初具规模。

清朝统一台湾后,大量移民涌入台湾。康熙前期,台湾中北部地区仍是荒芜之地,人烟稀少,更是少有汉人足迹。康熙二十三年(1684),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抵台后,“集流氓,垦荒地,安辑诸番,教以授产之法”。[119]从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台湾中部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垦殖活动,到乾隆时期,浊水溪流域的平原地带已被全部开垦,并已有向丘陵、山区发展之势。[120]雍正以后,台湾北部新竹、桃园一带,移民垦荒者日益增多。[121]台南屏东平原的移民主要来自广东,他们沿着淡水及东港两溪努力开垦。到光绪年间,台湾汉人增至320余万。道光时,台湾耕地达到3.81万甲3210顷。[122]

在荷兰占据台湾之前,台湾原住民不懂使用畜力耕田。荷据台湾时期,荷兰人曾经推广牛耕。[123]郑氏占据台湾时也曾努力推广牛耕,初见成效。清统一台湾后,牛耕农业才得到广泛推广。土著民中的熟番农耕技术提高较快,“有虑其旱涝者,亦学汉人筑圳,从山内开掘,疏引溪流,以资灌溉”。“耕处犁耙诸器,均如汉人”。[124]

台湾主要种植水稻,当地“地力甚厚,三熟、四熟,收获丰稔”。加上地广人稀,“一年丰收,足供四五年之用”。[125]乾隆年间开放米禁以后,每年台湾的粮食都要销往福建等缺粮地区,乾嘉年间已经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粮仓。甘蔗是台湾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与荷兰殖民者大力扶植榨制蔗糖用于贸易密切相关。郑氏经营台湾时,台湾蔗糖除供应内地外,还远销日本波斯。清前期,政府严禁岛内粮食外运,致使台湾粮食价格比甘蔗低,岛内居民纷纷转向甘蔗种植。乾隆开禁以后,这种局面才扭转过来。此外,台湾的农作物还有小麦、甘薯、大麻、豆类、生姜荷兰豆等,台湾的水果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也很有名。(www.xing528.com)

(二)工商业

清朝初年,随着大批移民的到来,垦殖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日渐频繁,市场也随之兴起。商业活动不仅在汉族居住区进行,台湾原住居民也积极参与,据黄叔璥《台海使槎录》记载,高山族以前“衣饰,男女多着鹿皮”,“今与汉人交易布匹”。道光年间岛内一些市镇不断扩大,工商业颇为繁盛。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台湾出现了郊行,郊行是为了争取同行业的合作并谋求更多利润而成立的业别组织,具有同业公会性质,相当于大陆的行会。[126]道咸年间由于台湾与大陆的贸易迅速发展,台湾的郊行也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27]

乾隆年间开放米禁后,稻米贸易成为台湾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大米大量销往福建、广东、江浙等沿海缺粮省份。此外,台湾出产的蔗糖、花生油、芝麻油等也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运往大陆和临近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台湾被迫开放淡水、安平鸡笼(今台湾基隆)、打狗(今台湾高雄)四口岸,外国商人大量涌入台湾。这时台湾输出的主要是糖、樟脑、煤、硫磺以及茶叶,输入商品的一半以上是鸦片,其余还有棉毛纺织品、金属、煤油、火柴以及仪器杂货等,四口岸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占据台湾时期,殖民者肆无忌惮的商品倾销与原料掠夺使台湾的本土商业遭到严重摧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