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创新在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中的重要性

设计创新在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创新与否成为评价设计艺术的重要尺度。设计创新性思维是上述三种思维形式的有效综合。对于从事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来讲,设计创新应该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创新是设计理念的创新。设计的发展一般要取决于技术、材料的进步,技术、材料对于设计的创新产生着直接影响。

设计创新在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人们对设计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如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创新与否成为评价设计艺术的重要尺度。

对设计师来说,先进的设备只是辅助手段,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是更重要的。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即运用设计概念、判断、推理反映设计构想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又称为艺术思维或直觉思维,是多途径多回路的思维,即借助具体形象来展开设计思维的过程。灵感思维,又称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是设计灵感的表现。设计创新性思维是上述三种思维形式的有效综合。设计师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表现出独创性,对问题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联想,从而产生全新的设计方案。对于从事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来讲,设计创新应该表现在三个层次:

首先,创新是设计理念的创新。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尤其是对长期以来自我潜意识所形成的固定思维框架的突破和反叛。面对各种新技术的发明和新材料的出现,设计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调整设计思维,以适应设计环境的变化。现代设计史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直至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伴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和丰富。

其次,创新是对设计语言的创新。设计语言的创新是设计艺术发展变化的直观因素,正是由于线条、色彩、造型等表层元素的差异性才产生了设计作品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克里斯托弗·克莱赛设计的“ARCHIVI”系列银器,作品在1991年由阿莱西公司重新生产,该设计创造性地采用了不合常规的艺术造型,设计为充满奇趣的方形、菱形、锐角弯曲、蛙脚、兽足等形态,改变了规则的圆形器皿造型,强调产品的局部特征,如同艺术品一样充满个性,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设计的经典之作。

最后,创新是对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设计的发展一般要取决于技术、材料的进步,技术、材料对于设计的创新产生着直接影响。从手工业社会的以经验为主的手工技艺到工业化社会多样化的机器生产技术,再到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伴随着技术不断创新,设计艺术领域不断扩大,表现方式也不断更新。

设计创新的三个层次具有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设计理念创新是设计语言创新和技术表现方式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设计语言创新是设计理念创新和技术表现方式创新的表现形式,技术表现方式创新则为前两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现途径。

在当代建筑设计界,著名设计师大多因为独特的设计观念或设计语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及独特风格。贝聿铭始终奉行建筑融合自然的建筑设计理念,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佛森美术中心、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及康奈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建筑作品,都是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入建筑的作品。阳光是贝氏作品融合大自然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他的作品善于将自然光引入建筑物内,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这也是拥抱自然、热爱自然的表现。如香山饭店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银大厦的中庭、巴黎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他喜欢将阳光引入室内,让随时间推移的阳光创造变化莫测的室内效果。贝聿铭设计的建筑具有几何的雕塑感,其作品以几何形见长,在光影的辉映下,格外能凸显建筑的雕塑意味。以造型闻名的伊弗森美术馆是由几个大的方形几何体块组成的一件巨型雕塑。在雕塑厅的西北角有一座旋转楼梯,该馆馆长苏麦斯认为这个螺旋楼梯本身是全馆最“夸张”的一件雕塑品。另外,1982年的建筑作品麦耶生交响乐中心,以正方形、长方形与圆形等元素组成平面,演绎塑造出了变化多端的立面。这与此前设计的梅仑艺术中心有相通的几何元素,也与后来的康涅狄格州嘉特罗斯玛莉科学中心、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纪中心都有相同的建筑语汇。在几何体中,贝聿铭尤其喜欢用三角形元素,如巴黎卢浮宫美术馆玻璃金字塔入口、印第安纳大学布朗校区美术学院暨美术馆的大量三角形造型、华府美国国家艺廊东厢的三角形格子平顶、香港中银大厦的三角形设计语言等。

(www.xing528.com)

图4-28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实验室 1960年

图4-29 伊佛森美术中心 1961年

图4-30 美国达拉斯麦耶生交响乐中心 1982年

巴西著名建筑师奥斯卡·尼梅尔被称为“建筑毕加索”,设计风格以出其不意的创意构思和妙不可言的曲线运用而著称于世,被称为“奥斯卡风格”。1940年他为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贝洛奥里藏特市设计了潘普利亚建筑群,其中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以奇妙简约的曲线运用而一鸣惊人。尼梅尔的工作风格也很独特,他更多的时间在思考,而很少动笔。他说:“我经常是坐在那里,默默沉思,好像无所事事,但我在思考,在脑子里构思设计。只有当设计完全在脑子里形成之后,我才铺开纸开始画图,一切画好后,我交给工作室去完成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