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操作行为与设计艺术的关系-《中国设计艺术原理》揭示

操作行为与设计艺术的关系-《中国设计艺术原理》揭示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心理、购买行为与动机、知觉特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等,还要考察人们在操作或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期能设计出用户喜爱,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舒适、满意的产品。每一种新产品的出现和使用,都会引起新的行为方式、动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产生,用户或者潜在用户能否在能力范围内适应产品的操作和新的行为方式,需要设计师认真研究。影响产品操作失误心理的主要因素有觉醒水平和单

操作行为与设计艺术的关系-《中国设计艺术原理》揭示

设计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心理、购买行为与动机、知觉特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等,还要考察人们在操作或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期能设计出用户喜爱,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舒适、满意的产品。很多因为操作机器而引起的工伤事故,是由于在设计上过多强调提高机器效率,忽略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考虑,才导致了工人人身危险或者职业病的发生。

(一)人的操作能力与能力评价

人机工程学对产品操作过程中人的生理尺度有专门研究,但人们在操作或使用过程中也涉及较多的心理因素,任何一个小的不当设计都可能给用户造成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到用户对设计的综合满意程度。了解用户的操作心理特点,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能使产品更加人性化。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的发展水平差异(量的差异)和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两个方面。用户在操作和使用产品时,都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设计产品时,要考虑操作或使用产品时需要用户具备哪些能力,用户能否达到这样的能力,怎样降低对用户能力的要求等。

每一种新产品的出现和使用,都会引起新的行为方式、动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产生,用户或者潜在用户能否在能力范围内适应产品的操作和新的行为方式,需要设计师认真研究。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给人们带来新功能的同时,也使产品操作日益复杂化。产品是为人服务的,应适合人的需要,辅助人的需要,操作应尽量便捷。如果用户操作、使用产品时屡遭挫折,受到产品的强制性压力,就会造成对自己能力的低估,而停止进一步尝试,甚至排斥和拒绝这一产品,等于宣告产品设计失败;相反,如果用户在操作产品时非常顺利,会增强使用信心,增加对产品的肯定度。基于此,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操作界面或使用方式时,应当尽可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用户体验,尽量降低操作难度,才能获得用户的肯定。20世纪80年代,机械相机在使用上需要一定的技巧,胶片的放置与拍摄完成后的倒卷、快门与光圈的设置、焦距和闪光灯的调节,以及镜片的保护与相机的维护等,需要使用者花费不少时间进行学习,所以用户群体较小。后来设计师改变设计策略,设计出在一定距离内不需要调节光圈、焦距等,只需按下拍摄键,就可以进行普通拍摄的“傻瓜相机”,大大降低了人们使用相机的难度,且能满足大众拍摄的一般要求,所以相机的普及率迅速提高,成为人们旅游时携带的必需品。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出现使人们的拍摄更加方便,其操作的便捷性和使用的乐趣,使相机几乎成为普及性的家庭用品。与此类似,更多产品设计,都要考虑到用户的操作心理,使之逐渐向操作简便、可视化界面方向演进。

掌握用户的操作或使用的心理,才能设计出适合用户操作能力的产品,这就需要对用户的操作能力做出评价。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操作或使用所需的能力,即把操作时每一个能力因素分解成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任务,确定操作时需要哪些能力因素。第二,操作或使用能力的困难度,指实现操作任务时所需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的困难程度。第三,操作或使用能力复杂度,是指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的数量。第四,操作或使用能力负荷,指操作或使用时持续的时间和条件。操作或使用的难度虽然不高,但需在严苛的气候、温度下操作,或者持续时间过长,也会给用户带来能力上过重负荷和心理上的不适。比如在电影电视音乐单曲的持续时间设计上,如果不能控制在消费者使用(欣赏)能力负荷范围之内,就不能达到作品的最佳效果。

(二)用户思维模式与心理修正尺度

用户思维模式是指用户根据经验认定的系统工作方式,以及在使用机器时所关心和思考的内容。用户在各自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建立起完成任务的思维模式。如果产品的设计与用户的思维模式吻合,用户只需要花费很短的时间和很少的精力就可以理解产品的操作方法,并且很快就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反,如果产品的操作或使用模式与用户的思维模式不符合,用户就需要花较多时间、精力去学习其操作方法。即使花时间完全掌握了操作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由于发现使用某种产品只能事倍功半,而最终选择放弃。所以,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以符合用户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各种功能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符合用户思维模式的方式之一是匹配原则,即让操作部件的设计与用户思维的一般时空、物理认知相一致,如房间灯具开关排列位置与屋内电灯的位置相一致。家电遥控器液晶显示屏上的音量、温度控制与上升、下降方向匹配。汽车的方向盘向左转(逆时针方向),则控制车轮向左拐,方向盘向右转(顺时针方向),则控制车轮向右拐;同理,汽车转向灯的控制键、前后挡位的安排等,都是依照人类思维模式的一般特点设计的,否则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控制部件的车辆或其他产品就会让人们难以操纵。

在实际设计中,理想的用户思维模式与产品功能实现的方式有时是相互冲突的,并且难以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各个层次的设计时,则需要对用户思维模式和功能实施进行合理的妥协。

在使用和操作产品的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正常比例或尺寸来设计,有时反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操作效果,这就涉及设计中人的心理修正尺度问题。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空间或者高度的栏杆设计需要与人们心理特点相符合:对于较平坦或者其他较为安全地带的栏杆,其高度可以较低,尺寸可以较小,但是对处于较高空间或者河、江边等危险地带的栏杆,高度则需要相应增加,尺寸需要适当加大,以平衡人们在此种状态下的恐惧心理。动漫设计中,也常常需要进行心理尺度的修正。比如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时,儿童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常常比真实的比例要大很多。虽然现实中儿童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大于成人,但不至于像动漫形象中差距那么大。这种比例上的夸大,是对人们欣赏作品时心理尺度的修正,有助于更好地表现其特征,也便于儿童的观赏和理解。类似的心理修正尺度广泛地运用于公共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

(三)操作失误心理

失误心理是操作心理的组成部分。人的失误是由于人在意识不够明确的内部状态下,受外部因素作用而产生的。引起人的意识不清而导致失误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也有产品设计的操作界面本身的原因。影响产品操作失误心理的主要因素有觉醒水平和单调两种。如果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觉醒水平低、反应迟钝,就会失去工作兴趣,产生疲劳,或者由于过度兴奋而增加失误;如果操作过程简单而重复,也会形成影响工作情绪的单调心理状态,提前产生心理疲劳、工作分心,导致工作可靠性下降,失误率上升。所以,在进行产品操作界面设计时,要考虑增加趣味性,或者设置提醒装置,使用户使用时保持恰当的觉醒状态和兴奋度。

此外,对于操作或者使用失误的态度也很重要。设计师应该明白,每个人都会出错,不要把人的差错归咎为不熟悉技术或者操作不认真,而应该多在产品设计上找原因,使之更符合人的操作习惯,或者出现差错时能及时发现,并能撤回操作。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纳德·A·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认为,操作差错的主要类型是失误和错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出错。设计师的错误在于没有把人的差错这一因素考虑在内,设计出的产品容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误,或者使操作者难以发现错误,即使发现了,也无法及时纠正。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了解各种导致差错的因素,在设计中,尽量减少这些因素。

第二,使操作者能够撤销以前的指令,或是增加那些不能逆转操作的难度。

第三,使操作者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第四,改变对差错的态度,要认为操作者不过是想完成某一任务,不要认为操作者在犯错误。[9]

(四)特殊人群操作心理(www.xing528.com)

特殊人群主要指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他们的特殊心理。

1. 儿童操作心理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对儿童产品的精心设计格外重要。在设计中,不仅要适应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还要关注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

幼儿接触事物是出于本能,由于力量和心理的原因,他们在拿取物品时,要确认手中物体的存在而企图紧紧握住。如果物品难以握住,或者握住后容易滑脱,就会影响幼儿的抓握信心,放弃尝试。根据这一特点,幼儿产品设计要有助于儿童信心的树立,比如在餐具设计上,不能只是把餐具尺寸缩小,而要采取加粗餐勺抓握部位、增加防滑处理(如增加辅助抓握的卡柄、采用防滑材料)、采用圆润边缘以避免伤害、减轻餐具重量、碗盘增加把手等方式,鼓励他们自己使用工具,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发育。

在其他儿童产品设计上,也要加入更多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培养他们的行为兴趣、动手能力,注重操作方便和安全等。例如牙刷的设计采用可爱的颜色,采用防滑纹理的手柄,选用柔软的刷毛,在手柄前面加装环形支架,控制牙刷进入口腔的长度,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等。其他设计如儿童乐园的建筑、游乐设施采用鲜艳活泼的颜色,设计流畅可爱的曲线或者拟物造型,动漫图书、影片、游戏采用适合儿童理解方式的颜色、造型、情节等。

2. 老年人操作心理

图5-17 考虑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拐杖设计

中国持续数十年的计划生育造成特殊的人口现象,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据资料显示,到2025年,中国老年消费人群占全国的1/5,将会出现许多2个大人赡养4个老人的家庭。可见,针对老年人的产品设计更加重要,也将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老年人由于感觉器官系统的老化,对产品在设计有特殊的要求。老年人产品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模块化方式集中安排功能性操作部件,操作界面简洁、醒目,符合老年人的视觉、听觉特点;操作简便,通过外形就能明白使用方法,并尽量减少操作能力负荷;外观、造型具有亲近感,符合老年人的色彩喜好、历史记忆、文化背景等,以获得老年消费者在心理上的共鸣。比如在设计中采用和谐的色彩,给人一种平静和愉悦的感觉;产品与人接触的部分圆滑平整,表面质感不对皮肤产生刺激等。只有对老年人做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真正关心,才能设计出具有人性关怀的好产品。现在很多拐杖设计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比如有的在拐杖上增加了凳面,便于他们在走累了的时候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息;有的拐杖在末端装有照明灯,方便老年人在光线较弱时使用;还有的拐杖巧妙地在把手或者拐杖中段做了一定的角度扭差,当拐杖不小心滑落后,使用者不需要费力地弯腰从地上捡,只需要用脚踩住把手,拐杖的另一端就会翘起,使用者可以轻松捡起。

图5-18 “TU-KAS”老年手机设计

目前,老年人产品开发存在着误区,即过多的老年人产品集中在生理保健和传统老年用品,如拐杖、照明工具等狭窄领域,实际上,成熟的老年人产品市场,几乎存在于建筑、服装交通家具通信等各个产业类别中,需要大力开拓老年人产品设计的领域。以通信产品为例,2004年日本TU-KA通信集团向市场推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能连续待机840小时的手机“TU-KAS”。该手机用法极其简单,和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有很大的不同,手机正面只设数字键、拨号键和挂机键,并设置有电源开关键(ON/OFF),开闭状态通过左右滑动实现,与老年人的操作习惯及心理更加吻合。手机信号强度和电池状态则通过LED灯来指示,用户按拨号键时,信号和电源指示LED灯的灯光强度便会显示出电源或者信号的强弱状态。“TUKAS”手机不具备通话记录和通讯簿功能,一切以“简单易用”为终极目标。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的简便性,该机配备了超大口径扬声器,接听电话时更容易听到对方的声音。该手机连续待机时间可长达1个月,计840小时,有效避免了因老年人记忆力差、时常忘记充电的缺憾。

3. 残障人士操作心理

在现代社会中,应充分关注残障人士的需求。由于残障人士生理上的缺陷导致部分功能障碍,某些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增加了其融入社会的难度,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自卑。为残障人士设计产品时,要努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通、娱乐等方面达到正常人具备的能力。现在多数城市道路设置了盲道,有的红绿灯增加了声音提示功能,公共建筑物设置了供残疾人轮椅进出的通道等,这些都改善了残障人士的出行方便。在其他方面,还需要设计更多符合残障人士操作特点和心理的产品,一方面通过改进已有产品来实现,比如改进电动三轮车的设计,加装手动控制,让肢体不健全或者半身不遂的人使用,在电梯下方增加控制面板,方便残障人用脚控制等;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开发新的产品,为身体有缺陷的人士提供方便,比如设计可以开合、方便进出的带门浴缸,口沿外伸、喝水不易溢流以供卧床人士使用的水杯等。瑞典设计师玛丽娅·本克松(Maria Benktzon)为残障人士设计了许多优秀的产品,如梳子、刀具、电话、厨房容器等,使残障人士能尽量减少依赖别人而独立生活和工作,建立自信心,排除自卑感。“公共设施必须方便所有人使用”的泛用设计概念,在瑞典已经相当普遍,从瑞典常见的康森超市的设计就可以看出,超市内部通道宽敞,轮椅、婴儿车及购物车通行无阻,没有台阶等障碍物。在斯德哥尔摩市公交车内为婴儿车和轮椅留下足够的空间,公交车到站时,宽大的车门打开,降下斜道,市民可以轻松推着婴儿车下去;如果乘客需要花较多时间才能到达车门下车,只需按下车上设置的按钮,司机就会等待。美丽的设计,指的不一定是外表的虚荣豪华,而应该是照顾环境与社会弱势群体的设计。[10]

图5-19 玛丽垭·本克松为残障人士的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