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设计艺术原理|服饰设计趋势与首饰发展

中国设计艺术原理|服饰设计趋势与首饰发展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设计在人们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首饰也逐渐成为服装整体的组成部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首饰内容和佩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首饰设计的实际应用中,点、线、面的组合是运用最多的设计语言。

中国设计艺术原理|服饰设计趋势与首饰发展

自古以来,服饰用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把“衣”放在“衣、食、住、行、用”之首,或曰“人靠衣装马靠鞍”等,都说明了穿衣打扮的重要性。服饰是服装和装饰的统称,“服”指服装,“饰”指以首饰为主的装饰物品。服装之“服”是防暑御寒的实用功能的衣服,“装”指衣服的装饰性配件。顾名思义,服装包括实用性服装和衣服配件两大类:实用性服装一般指上衣下裳,衣服配件是具有一定实用性的配合衣服而穿用的物品,这些配件是服装整体的一部分,如鞋、帽、袜、手套腰带、提包、围巾、手帕、雨伞、眼镜等。服饰之“饰”,多属于以首饰为主的装饰性服饰佩件,是与服饰整体关系不密切的装饰物品,如项链、头花、胸饰、耳环、手镯等,没有明显的实用性。

(一)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是服饰设计的主体,是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然后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并完成设计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服装设计,设计语言和设计定位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服装设计进行归类。按照服装的材料质地、制作工艺、服装形式、服装功能等不同标准,可以对服装进行多样化的分类。按照材料质地分为:纤维类、皮革类、毛皮类、塑料类、其他杂制品类。按照服装形式分为:衣类,包括短衣、长衣、内衣、外衣、罩衣、大衣等;裤类,包括长裤、中裤、短裤等;裙类,包括半身裙、连衣裙等;背心类,又称“马甲”或“坎肩”;披风类,又称“披肩”或“斗篷”,穿着时披在肩上,作挡风御寒的服饰。按照制作工艺分为:缝制服装,指以各类纺织品为原料,通过机缝或手工工艺缝制成的服装;编结服装,以毛绒为原料,用棒针、钩针或编织机械编结而成的服装;热胶服装,以塑胶为原料,经过热塑压机制作的服装,如塑料雨衣等。按照服装功能分为:实用性服装,包括生活用便服、登山及潜水等防护服、社交用礼仪服等;服装附属品,包括围巾、头巾、眼镜、手套、领带、腰带、手绢等。

服装设计涉及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多种学科,是一个融合科学艺术的创作过程。现代服装虽然复杂多样,但每类服装的设计大致都需要经过款式设计、样板设计、样衣制作等基本程序。

1. 款式设计

设计师把主观构思的服装形象,用绘画效果图的方式表现出来。绘制服装效果图是表达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包括服装效果图、平面结构图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三方面,被看作衡量服装设计师创作能力、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服装效果图的绘制需要合理处理两个关系:第一,衣服与人的关系。效果图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为了贴切地展示服装的形象和着装效果,姿势、动作、情节设计要有利于服装形式、比例等的展现,要以人衬托服装,表现服装。第二,写实与变形的关系。服装人体应在写实基础上适量夸张身高、人物动态、三围尺寸等,增强艺术感染力。但要注意,服装人体的夸张,要在保证各部位结构关系准确性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服装款式尺寸比例及制图时尺寸定位的准确性。

2. 样板设计

样板设计简称“制样”,是设计师根据服装款式风格、人体主要控制部位的尺寸及设计工艺要求等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结构图形,作为服装的缩放依据。样板设计是款式设计的具体化,既要实现款式设计的设想,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造,弥补款式设计上的不足。样板制作是服装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对服装的品质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样衣制作

样衣制作是实现设计的重要环节,能直观展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首先,要根据设计需要选择服装材料,包括面料、辅料(里料、衬料)及附属材料(缝纫线、纽扣、拉链等)。材料是服装设计创意物化的重要载体,其中面料的特性能够左右服装的外观和品质,对面料的选择和处理,决定了整个服装设计的效果。不同的服装面料会使服装产生悬垂感、轻薄感、厚重感或柔软感等不同的外观感觉。设计者要了解面料的性能,掌握不同面料的造型特点。其次,根据样板开始裁剪缝制样衣。缝制样衣的过程也是对原设计构思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者可以在将主观创意具体化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设计。

服装作为人类遮衣蔽体的工具,被称为“人的第二肌肤”。一方面服装设计要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这要求服装设计必须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以人体为造型基础进行创作,密切贴合人体的形态特征,表现人的个性与气质,满足穿着的基本功能,强调人体的优美造型,扬长避短展现着装者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服装的社会性。服装是文化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及社会文化的变迁情况,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属性。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社会心态和生活习俗,着装也有鲜明的差异,如东方国家的保守含蓄,西方国家的大胆奔放。服装设计应该根据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服装造型、色彩选择上采取相应的变化。

(www.xing528.com)

图4-15 《简》 张杞峰

图4-16 《年轮》 周少华、王蕾、吴晶

(二)首饰设计

首饰最初指男女戴在头上的装饰品,现在泛指与服装配套的头饰、耳环、面纱、项链、胸饰、手镯、戒指等一系列装饰品。远古时代,人们用于装扮自己的石片、贝壳、兽骨等,被认为是首饰的起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设计在人们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首饰也逐渐成为服装整体的组成部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首饰内容和佩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目前,首饰种类多样,按照用途分为头饰(主要指用在头发四周及耳、鼻等部位的首饰)、胸饰(用在胸、背、肩等处的装饰)、手饰(用于手指、手腕、手臂上的装饰)、脚饰(用于脚踝、大腿、小腿上的装饰)、佩戴饰(用在服装上或随身携带的装饰)等五大类。按照材料进行归类,首饰分为金属首饰(含包金、镀金首饰)、仿金首饰(含人工合成材料首饰)、珠宝玉器首饰(含人造珠宝首饰)等。

图4-17 《戒指》 [荷兰]阿尔托

图4-18 吊坠 [法]柯布西耶

首饰作为服饰的装饰元素,设计要注重形式美感,遵循设计主题构造首饰形态,做到首饰部件的粗细、大小、轻重对比,表面肌理效果的凹凸、聚散等在变化与统一中既不单调也不混乱。在首饰设计的实际应用中,点、线、面的组合是运用最多的设计语言。其中点是使用最多、最广泛、最直接的造型元素,以点为主构成的首饰形态有:第一,串联形态。具体表现为多个点依附线的支撑,形成线性形态,如串珠类饰物;第二,突现形态。点依附于面的支撑,形成大小不一、高低聚散的几何块面。在首饰设计中,结合不同材料元素的特点进行几何块面的组合、分离、复叠等,达到预想的设计效果。相对于点的串联,这种排列肌理效果更明显,表现复杂多样,能传达较强的视觉效果;第三,镂空形态。依附于平面或实体中,弱化实体的重量感和形状,尤其是金属首饰的重量感,有效构筑饰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形成多面重叠与互动及在空间中流动变换的效果,强调多重空间的多样造型。线作为点的延伸,表现形式更为灵活,直线、弧线、曲线、折线等丰富了首饰的具体形态,可以增加首饰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首饰设计中,面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如平面、弧面、折面、曲面等。根据首饰材料的特性可以按照对比法则进行多种肌理效果的制作,如平滑、粗糙、磨砂、镀金等,强化首饰的形式感,同时减轻金属、玉石等材质的僵硬感,增加首饰的层次感。

首饰设计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审美情趣、意识形态等主观因素的物化过程。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信仰差异对首饰的纹样、图形等设计语言有不同的要求。首饰设计在注重形式表现的同时,也应该兼顾表达传统文化、民族个性和使用者的精神品味等潜在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