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濙对策:密疏破解天日

胡濙对策:密疏破解天日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文官群体中的一员,胡濙当然也不希望皇位继承出现新的动荡。胡濙所记的事情,总体上应该是有利于朱高炽的。最后,胡濙夸赞这样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殿下之仁明”。胡濙以其忠厚的性格又化解了一次宫廷危机,更得到朱棣的信任。胡濙歇了片刻后,朱棣在自己的行辕中召见他密谈,一直到深夜四更方散。胡濙的出使,俨然代皇帝微服私访。胡濙与朱棣的密谈,也从未有人知道其内容。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逝世后,朱高炽即位。

胡濙对策:密疏破解天日

胡濙很坦然。当然,他内心的态度其实也很清楚。作为一位自小受儒学熏陶的学者官僚,皇位继承的立嫡立长的秩序感已深入骨髓。而且,太子既立十余年,也没有什么过错,作为储君已隐然得到群臣的拥护。且不论留守南京的群臣,即便随朱棣到北京的群臣如杨荣、金幼孜等人,也视朱高炽为当然的不二的继承人,后来榆木川朱棣暴卒后杨荣等人秘不发丧而驰报太子的举措,足以说明朱棣身边的近臣也抱有同样的态度。胡濙深知,除非太子犯下极大的过错,否则轻易改变皇位继承人将引起极大的动荡,而且无论是已经被安置在山东武定州的汉王朱高煦,还是尚在北京的赵王朱高燧,其品行也未必可以服人。更何况,朱高煦一直以来所得到的支持都来自一群靖难武臣,他要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翻盘,在文官政治逐渐确立的永乐朝注定是不可能的。作为文官群体中的一员,胡濙当然也不希望皇位继承出现新的动荡。

胡濙来到南京,每天随其他官员上朝,退朝之后便将所见皇太子朱高炽的行事记录下来。胡濙所记的事情,总体上应该是有利于朱高炽的。例如,胡濙曾记载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上朝,有一位勋臣在朝班内喧哗,值班的侍卫用槌敲了敲那位勋臣的头,并且立即面奏,朱高炽表示不要追究那位勋臣;但是,退朝之后,朱高炽立即召见那名值班侍卫,赏赐了他若干锭宝钞。朱高炽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于那位侍卫忠于职守的行为,而同时也是要通过这样的做法让那位勋臣感到惭愧,是“宽其罪而愧其心”。最后,胡濙夸赞这样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殿下之仁明”。这样的一份描述事实而且着眼于修复皇帝与太子之间关系的“秘疏”,其实是可以拿出来公之于众的,从而既可以消弭此刻皇帝对继承人的信任危机,也可以在将来让新君见到自己并未利用一时之宠而逞小智的公心。

胡濙的身份,大概是当时朝中大部分官员都能知道的。所以,朱高炽的辅导之臣杨士奇就住在胡濙的居所,他对胡濙说:“公命使也,宜亟行。”离开南京,到了安庆,胡濙开始把他所见到的太子朱高炽的行事以密奏的形式向朱棣汇报,而密奏所涉及的内容“皆诚敬孝谨七事”。这样的密疏一上,朱棣很高兴,“自是不复疑太子”。胡濙以其忠厚的性格又化解了一次宫廷危机,更得到朱棣的信任。(www.xing528.com)

这一次出巡回来,胡濙再见朱棣时是在北京西北面的宣府。朱棣见到胡濙,大笑说:“胡先生来矣,驱驰劳,宜少憩。”胡濙歇了片刻后,朱棣在自己的行辕中召见他密谈,一直到深夜四更方散。谈了什么,不太清楚。但李贤在《礼部尚书致仕赠太保谥忠安胡公神道碑铭》中给了一个好的理由:“凡所历山川道里、郡邑丰啬、民情休戚,以至所闻所见保国安民之事,悉为陈说。”胡濙的出使,俨然代皇帝微服私访。

当然,由于是密疏,只有朱棣看见。朱棣看完之后,也不可能发抄公开,只是把它们放置在宫中。同样,太子朱高炽也看不到密疏的内容,密奏对他有利还是不利,他也是不清楚的。胡濙与朱棣的密谈,也从未有人知道其内容。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逝世后,朱高炽即位。礼部侍郎胡濙在同年十月上疏建议十事,其中第八事“守成宪”建议朱高炽把都城回迁到南京,以“苏南方转输之劳,省北地供给之费”。这一建议很契合朱高炽的心愿。但是,对于父亲这位极其亲信的大臣,朱高炽还是采取了疏远的态度,在次年三月宣布回迁南京的同时把胡濙从礼部侍郎的位置上迁到太子宾客、南京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国子监祭酒只是从四品的官职。因此,胡濙等于是从正三品的礼部侍郎任上被降职了。不过,闲暇中,朱高炽在宫中见到了当日胡濙所上密奏,竟然都有利于自己,“始悟公忠诚”,准备把胡濙从南京召回。但是,只做了八个月皇帝的朱高炽还没来得及把胡濙召回,便突然暴卒,把召回胡濙的任务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朱瞻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