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声音艺术研究方法:艺术理论的交叉学科视野

电影声音艺术研究方法:艺术理论的交叉学科视野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声音人类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电影声音录制过程调查文化、研究文化,哪怕是为了叙事需要有意图地对声音进行人为设计,笔者认为其本质与人类学电影一样,都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对文化进行“重建”。本着文化重建的目的,我们在电影声音录音和制作上有以下三个分野。

电影声音艺术研究方法:艺术理论的交叉学科视野

如果说上文中提到的研究思维为我们提供了对电影声音艺术进行人类学研究的切入角度和研究范式,是站在一个理论高度上以宏观的视角俯视的,那么本节中对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相对而言则“脚踏实地”得多,针对这项交叉学科研究,笔者拟从人类学角度下的电影声音创作和人类学角度下的电影声音分析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1.人类学角度下的电影声音录制

电影声音一定程度上作为影视科技进步的产物,与电影录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脱离不开关系,从蜡盘录音、光学录音、磁性录音再到如今的数字录音,当声音元素与画面影像同时变成二进制0与1的组合之后,如今的电影声音无论是从制作方面、传输方面还是储存方面都已经进入到全新的阶段,过去因为技术上的限制所带来的声音信息损失和声音设计匮乏,现在已经大有改善。

然而,电影声音的录制手段与过程之所以能够作为针对电影声音本体研究的具体方法,并不是指要在其技术层面的录制有所钻研和分析,包括录音设备的使用、录音流程的把控、音频工作站的操作等,而是将电影声音的同期录音与后期制作流程,当成对人类学命题——风俗、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等的田野调查,以及对于文化交流、冲突、融合的实地探寻。类比于传统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成果——文本民族志与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成果——人类学电影,电影声音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成果——在经过完整录音工艺处理后呈现给观众的电影声音,因为其文献性质和文化意义,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被称为“电影声音民族志”。

由于人类学电影本身对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文献参考价值的要求,在其电影声音的录音和制作上其实限制颇多,如同卡尔·海德制定的民族学属性测定表呈现的那样,在人类学家眼中的电影声音极其强调同期声的录制体量和质量,因为他们认为同期素材,尤其是音响、音乐的使用才是电影真实性的保证,至于后期配乐的条目甚至都没有在此表中出现。1947年再次剪辑版本的《北方的纳努克》也正是由于在后期制作中加入了风声等音响效果以及配乐,被部分人类学家质疑其人类学电影的身份。一般来说,在人类学电影的后期声音制作中,唯一不受诟病的处理就是语言元素(画外语言,在人类学电影语境中也称解说词)的添加。这一语言元素本着对画面的科学解释,多用于客位视角所拍摄的电影,且在表述上常常要求配音者屏蔽掉主观感情,以理性的口吻为主,力图用准确的叙述配合镜头语言。

故事片而言,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不论是现实主义的故事片还是呈现“奇观”的科幻电影,虚构的故事架设并不意味着其声音的无意义,比起人类学电影中声音略显附庸的地位,故事片中声音所扮演的角色反倒可以达到与画面平分秋色的程度,因此其声音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并不比人类学电影少。电影声音人类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电影声音录制过程调查文化、研究文化,哪怕是为了叙事需要有意图地对声音进行人为设计,笔者认为其本质与人类学电影一样,都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对文化进行“重建”。

本着文化重建的目的,我们在电影声音录音和制作上有以下三个分野。

第一,对生活方式的重建。电影创作者(包括但不限于电影人、人类学家)往往会对人类学视野中的“异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异文化中最基本、也是普通观众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陌生感和新奇感,都来自生活方式的表达。这些生活方式可以因为年代古老而不为大众所熟知,也可以因为具体某个国度或者民族独有的特殊性而被大众所忽视,因此一旦借助声音的帮助或者直接通过声音展现在大银幕上,就能够立刻被观众接受并引发对声音背后的深度与含义的思考。在这个分野里,因为重点在于“生活”方式,因此音响元素,包括环境声和动效声等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声音的同期录制过程中,首先应该通过田野调查——实地采风、勘景,甚至邀请当地的向导顾问等,尽量在围绕电影主题、配合电影画面的基础上,挑选突出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声音,再考虑后期制作流程中利用音频工作站响度、频率、音色的调节将其“高亮标注”出来,方能达到重建的效果,引起观众的注意。

第二,对文化特质的重建。建立在电影文本上,电影声音对文化的表达根据内容的广度实际上可以分为对单独文化特质的建构,对数个文化特质——“文化丛”的建构,对特定社会或族群中所有文化特质——“整个文化”的建构。[9]一般来说,对文化特质的重建诉求越多,其需要的声音元素就越丰富,在声音同期录制的田野调查中,我们首先应该对该地域以及该地域上生存的族群进行深入的了解,再从中挑选所需要的、能够真正代表该民族、该区域文化特质的声音,如果是对单个文化特质的建构,如制作一个器皿、拍摄一种乐器、记录一次仪式等传统风俗、技艺,往往需要我们找出一至两个重点声音元素即可,而若是考虑到声音对文化丛以及整个文化的反映,则语言(如果存在)应该是最被我们优先选取的声音元素,这一元素相较于音乐、音响,对声音质量的要求更高,值得我们格外注意。除此之外,音乐作为文化独特性的表征,几乎在每种不同的文化之中都由不同的乐器演绎,因此若要表达整个文化的全貌,事先对有着古老传统的乐器或者古曲进行调研会对整个电影声音的设计和创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对消亡文化的重建。事实上,文化变迁是每个社会、族群都需要面对的情况,古老文明的逝去与现代的涵化[10]脱不开干系。对于已经或者即将消亡的古老文化,作为人类学家的创作者往往会带着将其作为教学材料的意图去对声音进行构思与设计。例如在罗伯特·弗莱厄蒂(Robert Flaherty)对北极文化的探索之后,人类学家阿森·巴利克西(Asen Balikci)也利用因纽特当地人艾提曼戈来通过声音与画面重新建构起纳茨利克因纽特人已经消失的古老文明。本着教育普及的意愿与目标,这类由人类学家拍摄的电影几乎全部属于人类学电影的范畴,因此不论在同期录音的声音元素选择和录制中,还是后期混音的声音元素添加与艺术创作中,都透露着人类学家审慎又克制的态度。电影声音对文化重建的帮助,使得这类行将消亡的文化仍能够呈现在课堂、教学材料以及大众视野中,并可被相关学者用来进行现代与传统的比较研究,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解释。

2.人类学角度下的电影声音分析(www.xing528.com)

在我们从人类学角度下进行电影声音的分析之前,这一角度下的电影内容研究已经初现规模,不论是鲁思·本尼迪克特还是威克兰德都曾经表述过这类研究的具体分析原则,电影作为丰富而又复杂的艺术形式,不论是何种类型、何种题材都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且这些信息背后都蕴含着文化意义。行为、动作这些画面呈现的内容一向都是人类学家以及电影文化研究学者们分析的重中之重,然而语言、音乐、音响中的内容又何尝不包含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呢?因此笔者以为,电影声音分析的相关模式及原则应该与对电影内容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宏观而言,对于电影声音内容的研究首先是如何能从其中分析出人关于文化模式的人类学种种研究命题,然后才是审视它们的思维以及这些命题间的联系方式。具体来说,既然电影声音分析作为电影声音研究的方法之一,那么与电影声音录制一样,我们绝不应该将关注点置于对声音艺术技巧的分析上,而是应该遵循整合论、文化相对论的视角,“全面”而“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待电影声音,而为了达到这两个小目标,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流程。

第一,仔细地观摩(聆听)影片。鉴于人们在第一次接触一部新的电影时,往往会忽略听觉上的细节而首先接受视觉信息、沉浸在电影叙事的节奏中,因此当我们对电影中的声音进行分析时,势必需要重复、多次地观看影片,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耳朵上,甚至对同一个片段中的声音进行反复聆听与辨别,这样才能尽可能从浩瀚的声音细节中汲取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细致地对电影声音进行记录。建立在对电影声音仔细聆听的基础上,我们不仅需要对声音元素——语言、音乐、音响分别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详细记录,同时对于声音创作的背景——如声音录制的取材地、导演与声音团队的成长及创作环境、故事主题、录音工艺等都需要有所查阅与了解。通过这些看似烦琐的记录,我们可以轻易发觉到电影声音中最为特殊或反复出现的元素,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

第三,温习相关影片及声音笔记(同一文化源)。在完成对目标电影的仔细聆听与声音记录后,我们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有相似背景的电影声音:包括那些由相同或相似成长背景的创作者设计的声音、拥有类似创作对象的电影声音进行比较与归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单一的文化现象与行为去透视出族群或地域的文化模式。

该流程看似简单易行,目标也仅仅用“全面”和“不带任何偏见”就可以概括,但真正实践起来,仍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认真而仔细地对电影进行聆听是相当繁重的任务,经常涉及对单一声音元素、片段的反复重放和辨析,同时也需要聆听者本人拥有一定的电影声音录制基础和人类学观念。因此,该项任务只能靠自己亲力亲为,完全不能假手于人或者偷工减料。

第二,不带任何偏见地聆听电影中的声音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对于电影声音研究的基本任务首先是聆听和描述声音细节、声画关系,其中的文化表征以及其他关系都是在这之后才要进行挖掘的。忠实于聆听到的第一手内容应该是研究者们分析电影声音的起点,尽可能地避免对电影中的声音亮点和重点进行预判,对电影声音与文化的关系不做先入为主的分析是电影声音分析方法的重难点之一。

第三,避免盲目预判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聆听与记录电影声音细节的一些方向性前提。一旦将电影声音看作和文化一样的、以各种元素用某种形式构成的有序整体,我们在聆听时的大前提就是从声音蒙太奇中发现这些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详细地说,首先,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声音元素,如标识性音响、音乐主题等;其次,应该将这些形式化声音元素之间具有普遍性的关系挖掘出来;再次,我们应该对那些偶发的、却与其他元素有明显不一致的特殊元素投射注意,这种特殊元素很大程度上会作为某种文化的代表性声音,同时也可能成为比较研究中的最佳样本。

第四,在对表达同一文化源的几部电影中的声音进行比较时,由于精力和时间可能有限,聆听时的重点就放在了发现所有电影样本中共同的声音主题和元素上,即使我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过比较来得出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研究它们之所以如此表达的根源,但首先研究的仍然是那些最普遍和基本的内容与模式,这是寻求差异和特殊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