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大剧院建筑造型:地域文化传承与建筑艺术形象的融合

江苏大剧院建筑造型:地域文化传承与建筑艺术形象的融合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大剧院的建筑造型立足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塑造了生动有力的建筑艺术形象,她不但表现了建筑师对自然神奇的畅想,而且倾注和迸发出强烈的主观表现欲望。

江苏大剧院建筑造型:地域文化传承与建筑艺术形象的融合

江苏大剧院建筑造型立足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塑造了生动有力的建筑艺术形象,她不但表现了建筑师对自然神奇的畅想,而且倾注和迸发出强烈的主观表现欲望。建筑师通过对长江水文化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表达“荷叶水珠”,体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实质和设计内涵。

第一,江苏大剧院建筑外立面设计不仅参考了所处的地理位置,还突出了某些关键特征:现代化的、启发性的、点燃幻想的设计,让人们持续感知和更新环境。大剧院建筑空间形态沿着墙体走向蔓延起伏,表达了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其造型奇特的外观,富于现代感的“荷叶水珠”与蓝天碧水浑然一体,创造出有机连续组合曲面,营造出独一无二的、具有流动感的建筑效果,进而形成“流动体建筑论”。设计师追求的是“像在空中飘舞的布那样轻柔的遮蔽物覆盖的建筑形象,无论如何要描绘轻快的造型”。同时要使之得以成立,需要考虑安定的结构,以及功能上、经济上、法规上的种种约束。她那充满浮游感、透明感、金属感的形象,在国内的建筑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江苏大剧院由钛金属板和玻璃飘带组合构成的曲面体量,造型优雅、现代、简洁、大气,功能合理、特色鲜明、整体性强。就建筑形态而言,江苏大剧院把现代精神最本质的原创融入建筑之中,昭示其品质,化直为曲,把点、线、面淹没在玻璃和石材中间,消解直角与作品的冲突,呈现给观众以蜿蜒、曲折、顿悟和明朗,大抵是建筑师赋予大剧院的设计特点。她的大尺度、舒润的气派给人以坦荡印象,建筑外形质朴、秀丽又极富于变化,这一行为本身充满着魔幻。温良敦厚的外表里,充满着智慧与技术的光芒。采用国内和国际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首创,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智能化、生态化的工程。玻璃和石材的建筑外墙与周边蓝天碧水相映成趣、协调一致,这也是建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从外表看建筑,凝神观赏,使人感受到它的造型美,展现一种雄浑、典雅、绮丽飘逸的新面目;在行进中看建筑,形随步转,又使人感觉到它的空间美,浓郁的艺术氛围令人心驰神往(见图1-8)。

图1-8 江苏大剧院南部造型

图1-9 江苏大剧院西部造型

第三,江苏大剧院三维空间的建筑体形造成一个对称平衡、比例协调和轮廓丰富的立面形象,从而体现出某种平面几何式的恬静、惬意和端庄。她在体量对比、光影效果、明暗和虚实关系上,同样显示了建筑形体美的巨大魅力。建筑物融入周围的自然景观之中,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传统并具有时代精神和活力,把江苏大剧院建设成一个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和艺术本体,那构思独特、风格多彩的建筑犹如一件永恒的艺术珍品,初睹为之心动,继而回味无穷。

第四,大剧院的建筑造型采用竖向分割的处理手法,将竖向通条的皇室啡花岗岩与大片玻璃幕墙形成强烈对比,高耸挺拔,创作出简洁明朗、新颖大方、富有时代精神的建筑形象。努力将建筑完美地与水体、景观结合,营造了恬淡、自然温馨的自然环境,使建筑与环境达到了完美融合的境地。通过墙体石材与玻璃等材质的对比(见图1-9),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和良好的呼应关系,也通过将庭院引入建筑之中,在剧院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五,大剧院的建筑形态与周边环境有了很好的呼应,形成了内部与外部空间的渗透。入口空间的丰富变化,不仅成为入口的过渡,又以空间和光影的变化来体现出演艺场馆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将两个不同的功能体块连为一体,而且还形成了丰富的光影世界和灰空间效果。由形、材、光、色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空间,其形态的构成千姿百态,这种整体之美,小到一个局部、细部节点,大到整个室内空间,既有各种不同的各具表现力的物象形态,又具有内在的有机秩序和综合的整体气质。愉悦的室内空间能吸引人,使人得到视觉快感,具有赏心悦目的功能。(www.xing528.com)

第六,大剧院的外部结构体现了现代设计理念,钢架支撑的扇形物架配以玻璃屋面(见图1-10),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结构平衡体系,形成流畅、生动、富有乐感的建筑形体。“青山翠微迎露珠,秋意新雨霁绿藓”,设计采用了一个“水珠”般的流线型方案。在椭球形基础上,金属屋面和玻璃幕墙共同描绘出飞扬动感的曲线,使建筑呈现出自由流畅的动态形象,散发出一种稳重而流畅的气息。螺旋状的玻璃飘带和球体构成国内首创飘带式屋顶设计,流动的三维屋面曲线,轻灵飘逸,既像奔腾的长江之水,又具有传统江南建筑的神韵,极为壮观。各演艺场馆首尾相接,自然地沿着一条弧线排列,从城市的各部分都能看到剧场的波浪屋顶,融入在城市的天际线之中。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既增加了视觉观赏性,又为观众提供了方便。

玻璃飘带借用“曲水流觞”的意境来组织生态带,设计中利用水系串起大大小小数个园林空间,“水”的浪漫气息穿行于园林之间,“水系”的自由与优雅的曲线,在对比与统一中形成有机整体。

第七,大剧院的建筑造型由三种元素演绎,塑造出变化多端的立面。圆弧形立面由2 000多片不同的玻璃组成,玻璃框架上部是圆弧形的环梁,环梁由一系列柱子支撑。玻璃弧面垂直的框架源于同一点,为了强调动态感,水平的框架彼此不平行,框架呈浅灰色,目的在于减轻框架的厚重感,突出玻璃面的透明性。这样轻盈透明的弧形玻璃与坚实厚重的石材成为强烈的对比。在两个“水珠”之间有一组像树林排列成行的构筑物,它们的屋顶有如盛开的花瓣争相吐艳,有效传达出设计的创意理念和空间表情,释放出鲜明的环境特色和空间气质。设计关注材料细部特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使材料的色彩、纹理、质地、肌理、形态得以充分展现(见图1-11)。在各个角度分别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建筑造型,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她不仅是一幢优美和具有雕塑感的建筑,还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提供记忆的载体

图1-10 玻璃飘带好似“曲水流觞”

图1-11 江苏大剧院东部造型

江苏大剧院建筑造型风格庄重、宁静、大气、严谨、深沉、极富文化内涵,真所谓“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让人回味。江苏大剧院采用现代技术和手法表现出建筑疏朗大气,飘逸灵动,与环境和谐共融,完整地实现了集历史文脉与现代科技于一身的设计意境。这些一流的设施和颇具艺术感的造型,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环境,体现了南京这个大都市的文化品位,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都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这个高雅文化艺术殿堂的艺术熏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