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武帝司马炎平定蜀汉的关键步骤与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平定蜀汉的关键步骤与人物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迟在景元三年,司马昭就下定决心要平定蜀汉。此外,对司马昭而言,其目的也不单单在于灭亡蜀汉。而此宏大构想的第一步,就是平定蜀汉。征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邓艾以为蜀汉政权尚无裂隙,反对伐蜀。这样,曹魏入侵蜀汉的第一幕就此结束。进入蜀地后,邓艾军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所率蜀汉军队在绵竹县会战。根据士民簿,当时蜀汉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士兵十万二千,官吏四万。

晋武帝司马炎平定蜀汉的关键步骤与人物

至迟在景元三年(262),司马昭就下定决心要平定蜀汉。正始四年(244)曹爽主导的蜀汉远征败归以来,已有约二十年的时间。此次出现远征蜀汉的动议,一是由于甘露二年(257)至三年(258)平定诸葛诞反叛以来,曹魏已有六年未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军队积蓄了士气,军备充实。此外,对司马昭而言,其目的也不单单在于灭亡蜀汉。在他的计划中,首先灭蜀,三年后以蜀地为后方,沿长江而下平吴,再以平定吴、蜀,天下统一为助力,一举实现司马氏篡夺王朝的大业。而此宏大构想的第一步,就是平定蜀汉。随着讨伐蜀汉的动议浮出水面,司马昭也自然从大量的间谍口中获得蜀汉的相关情报,他还曾经考虑过派遣刺客行刺蜀汉政权的支柱姜维。司马昭以为,蜀汉当时总兵力共有九万,其中成都与其他地方的守备军队至少四万,剩余机动兵力仅有五万,如动员大军伐蜀,应当能够获胜。

即便如此,赞同伐蜀的也仅有司隶校尉钟会一人。征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邓艾以为蜀汉政权尚无裂隙,反对伐蜀。司马昭对此颇为头疼,将大将军府主簿师纂转为征西将军府司马,使之说服邓艾,邓艾最终同意伐蜀。同为支持伐蜀派的钟会于此时也接替司马望出镇长安,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

景元四年(263)五月,征讨蜀汉的诏敕下达,曹魏动员境内士兵,多达十八万人。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士兵由狄道县向甘松、沓中方面;针对蜀汉的姜维,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士兵由祁山向下辨县(武街城)、桥头方面,断绝其归路;剩余大军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由骆谷道往汉中方面。廷尉卫瓘兼任镇西将军府军司,与钟会同行。同时,朝廷决定由卫瓘持节监察全军,八月自洛阳出征。

蜀汉方面接到情报,令廖化支援驻守沓中的姜维,张翼、董厥往阳安关口(阳平关)驻守,汉中驻军则集结于汉城、乐城,各驻以五千兵力。(www.xing528.com)

九月,钟会行抵长安,将大军一分为二,分别从褒斜道、骆谷道入侵汉中,又遣魏兴太守刘钦由子午道往汉中。一方面,钟会令前将军李辅与护军荀恺分别进攻汉城、乐城,自己亲赴阳安关口。途中,钟会致祭位于定军山诸葛亮墓,又遣护军胡烈向关城(武兴县)。另一方面,邓艾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进攻姜维部。听闻魏军侵入汉中,姜维率军撤退,在强川口被追击的邓艾军击破败走。不过,姜维残部避开了诸葛绪军的搜索,经桥头、阴平,在白水与张彝、董厥汇合,扼守蜀地的入口剑门。这样,曹魏入侵蜀汉的第一幕就此结束。

十月,占领汉中的钟会对坚守剑门的姜维展开了全面进攻。尽管吞并了中途汇合的诸葛绪所部,并以懦弱畏战为由将诸葛绪押入槛车送还,但由于攻势不顺,再加上军粮匮乏,钟会打算退兵。与此同时,进驻阴平县的邓艾出乎蜀军意料地打破了胶着态势。其部不经剑阁,而是突破险峻山谷进入蜀地。邓艾军队穿山架桥、登木攀岩,鱼贯而进,最终到达江油县。进入蜀地后,邓艾军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所率蜀汉军队在绵竹县会战。邓艾将其子邓忠置于右翼司马师纂置于左翼,展开攻击。曹魏军虽一时战况不利,但在邓艾的督战、激励之下最终大破蜀军,斩杀诸葛瞻。这场战事后,大势已定。对于曹魏军队突然兵临城下,成都方面不知所措。后主刘禅召集朝议,有人建议逃亡孙吴,有人建议逃奔南中,而最终谯周主张向魏军投降,获得了一致赞同。刘禅本人对是否逃往南中尚有犹豫,但还是决定听从谯周的上奏,向邓艾投降,献上玺绶与士民簿。根据士民簿,当时蜀汉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士兵十万二千,官吏四万。而后,刘禅面缚、随以棺材,亲至成都以北的邓艾军门前请降。至此,蜀汉政权经过二代四十三年,正式灭亡,时为景元四年(263)十一月。另一方面,姜维接到诸葛瞻败北的军报,得知刘禅的意向后,从剑阁撤军。途中,姜维所部按照收到的刘禅敕书解除武装,向钟会部投降。据说,当时蜀军将士听闻成都方面未经一战便投降,感到愤懑不已,纷纷拔刀砍向石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