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构的几何语言》:几何结构的空间形态演化与力学关系

《结构的几何语言》:几何结构的空间形态演化与力学关系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6月,华诚羚带着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力学问题来找我,因为我从事力学方面的研究多年,她希望我能给她提供一些更专业的建议。在后来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几何结构蕴含着非常独特的空间形态演化规律和结构受力关系。书中所收录的丰富的搭建作品都是由华诚羚和她的学生们一起设计搭建完成的。华诚羚的设计理念受到她的启蒙老师柏庭·卫老师的影响,同时与建筑师坂茂先生的人道主义理念深刻契合。

《结构的几何语言》:几何结构的空间形态演化与力学关系

2019年6月,华诚羚带着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力学问题来找我,因为我从事力学方面的研究多年,她希望我能给她提供一些更专业的建议。初次见面,她和她学生做的结构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和我以往熟悉的结构设计有很大差别。这种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和好玩,通过极为简单的单元就可以搭建出各种形态丰富的空间结构。她进行这项几何结构的研究已有许多年,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搭建经验和大量新颖的几何形态作品。起初,我给予了一些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几何学方面的建议。在后来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几何结构蕴含着非常独特的空间形态演化规律和结构受力关系。于是,我鼓励她将这类几何结构的研究继续坚持下去,并为她提供了一些将这项结构设计体系化的建议。随着交流的深入,我认为这种几何结构存在着特殊的艺术和应用价值,可以为当代建筑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可能,值得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结构的搭建中来。

2019年夏天,在我和张玄武的提议下,我们正式开始了本书的创作。书中所收录的丰富的搭建作品都是由华诚羚和她的学生们一起设计搭建完成的。我帮助梳理并重新明确了这项几何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总结并整理了这项几何结构的更系统化的设计体系和搭建逻辑。华诚羚的设计理念受到她的启蒙老师柏庭·卫老师的影响,同时与建筑师坂茂先生的人道主义理念深刻契合。她认为现代建筑应当倡导和推广一种可持续、可复用的建造理念。我对她的理念深为赞同,我认为这种理念是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越来越集中到一些大企业和小部分专业人士手中,普通公众作为建筑物的使用者通常被排除在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之外。这种工业化、资本驱动的建筑发展使得现在建筑形式趋于同质化,让现代城市的风貌变得沉闷。尽管这种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人文精神和对人的关怀却渐渐流失。建筑建造似乎成了专业人士和富人的游戏,只有那些知名建筑师才有机会展示和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这种发展趋势同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和谐”、“诗意”、“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是相背离的。

2020年,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自然灾害社会冲突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该何去何从。我们目睹了人与自然相互冲突,并逐渐相互和解的过程,这使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建筑,作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物,现实地体现着人类对待自然和对待自身的态度与精神。我乐观地相信,可持续、人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和理念,一定会随着人们反思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而逐渐流行起来。

因此,我希望通过本书的创作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给新时代建筑设计与结构搭建带来新的可能和发展方向。最后,由衷地感谢秦婧雅老师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感谢我们的责任编辑金佩雯老师,感谢她的耐心和负责,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所做的诸多努力以及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www.xing528.com)

夏一帆

2020年6月 于求是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